教子有方:无知的爱过度的爱,都会让你和孩子渐行渐远…
现在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你是否也正在经历着孩子的叛逆时期?
是不是天气冷了,他就是不愿意多穿一些衣服。
是不是你给他买了一双新的鞋子,他宁愿穿自己选的,哪怕鞋子已经很破,已经很旧?
是不是你看到天要下雨了,好心到学校给他送一把雨伞,他却宁愿自己淋着雨走回到家,也不愿意接受你的帮助?
每一个父母都在自我反思的过程当中,却总是百思而不得其解。
和家有道
因为我们越界了,我们已经无限制地侵入到孩子的私人空间,我们出于关心而介入到他的生活,却没有想到被入侵者的心情。
我们的动机是纯良的,可是结果却不是很好。
其实在每一种介入,我们所在意的是自己的想法,有没有被采纳,所提供的帮助有没有被接受,我们完全不在意孩子愿不愿意被采纳,愿不愿意去接受你所提供的帮助。
你想让他多穿点衣服?他却拒绝了,这就成为了你们之间的导火索,那加不加衣服到底是谁的事情,是你的事情,还是孩子的事情?
如果你是觉得这应该是孩子的事情,那我们只能做到善意的提醒。而不要强制去要求。
也许会觉得孩子还小,不懂的天气变化多端,或者孩子总喜欢要风度,而不要温度,我必须要要给他强制加上。
如果你觉得一个已经走入到校园当中,能够主动学习的孩子,连自己的体感都无法获知的话,你不仅仅是降低了他个人的认知,还侮辱了他的智商。
记得在网上有一篇文章叫作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大概的意思是一个秋天的早晨。
和家有道
天气并不寒冷,在一个小学门口,络绎不绝的孩子当中,看到有一个小女孩特别扎眼。
他穿着一件厚厚的羽绒服,当时一位同学就问她今天天气也没有这样冷,为什么要穿得这么厚?
小女孩低下头来,悠悠的说道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这篇文章在网络上爆火。
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回应,说明现实生活中其实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也许你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与孩子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必须是孩子要放弃自己的想法,从而来服从你的意愿。
因为你默认你的想法是对的,而孩子的想法肯定是错的。
当然也会认为你给他买的鞋子是好看的,舒服的他自己选的就是不行。
当他穿上自己选的鞋子时,那是可笑的。他不穿你买的鞋子,那是可恶的。
孩子不仅要接受你的选择和关心,还要对你表示感恩之情,没错,你真正在意的不是孩子需不需要,而是自己需不需要。
是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得到落实,是否已经有了回报,当他们不接受的时候,你会用强迫或者打骂的方式来驱使他,或者用一种哭或者自虐的方式去威胁他。
利用孩子对自己的感情以及对成人的敬畏最终逼他就范。
后来你还会自豪地说自己是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父母,认为自己是一个义正言辞的父母,可是不是爱。
和家有道
在孩子眼中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强盗,我们不断的在索取,在掠夺。
我们的越界行为已经很久很久了,从他记事开始,我们就不断地在入侵了,他要处处提防,事事小心来保护自己。仅有的那一块领地,它耗费了多大的能量,在做这样的事情。
他又如何能够接受你伸过来所谓的关心,所以你雨天送伞,他也就本能地产生了拒绝。
我们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我们与孩子之间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人格。
他不是我们的下属关系,我们之间是平等,放心让他去做,哪怕他做得不够精彩,哪怕他会犯很多的错误。
但是我们要平和的去接纳他,因为有些失败,它是有价值。
比如说穿衣服,他如果尝试着有一天他没穿衣服,结果感冒了,他会知道自己不穿衣服的后果。
反之,难道你每一天待在她身边,天天提醒他要去穿衣服,他就不会感冒了吗?人生的意义就在于经历,好多人说,说的容易,做的很难,的确如此。
我们总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又有多少人是真实的尝试过?
有多少人真实地去做过,我每天在反思自己,但是我仍然没有答案。
当你在思想困境当中去反思自己所谓的关心过程,永远只看到自己的委屈,也不可能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孩子的想法。
和家有道
我们是监护人不是监视,一定要搞清楚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界限。
哪一些是我们家长要做的,比如原则问题,我们是要秉持的。
哪一些是孩子要做的,摔跤再站起来是他们必须要去承受。
我们是一家人,在家里就应该用爱来讲我们的故事,所以请用另外一种方式去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