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秒懂!长投和金融资产就像是一场婚姻,真的是太绝了!

  原标题:瞬间秒懂!长投和金融资产就像是一场婚姻,真的是太绝了!

  声明:

  本章小说内容创作不是为了影 射现实,纯属插科打诨,协助大家学习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工具,因为很多人反应这两章实在是太难了,不知所云,其实不难,挺简单的,开开玩笑,说说笑笑就学会了,保证你见题就会做。

  小艾

  此段摘自最新版《 小艾上班记3—“混”在财务圈》

  我转过头来,笑着说道:“杜老师,我想注册一家公司,你觉得可行吗?”

  杜老师闻言,眼睛一亮:“有这个想法?”

  “是啊,王老板建议我的。”

  “可以,当然可以,这是一个万众创业的年代,人人都是CEO。”

  “我要成为你的追随者!”

  杜老师笑:“不,你应该是超越者。”

  “算了,超越我就不想了,我追随就好了。”

  “那你考试准备得怎么样了?”

  “需要我帮你理理吗?”

  “好啊!”

  于是,他开始给我梳理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

  同样是股票投资,有的要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有的是计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有的是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还分权益法和成本法。其实,这个跟企业的持有意图和能力有关。

  这就好比男人跟女人交往,如果他的持有意图和能力不一样,也是分好多种情况的:?

  比如,泡夜店、一夜情,这个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就是今天买、明天卖,并且随时计算损益。

  如果是只恋爱不结婚,那就是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也就是如果有更好的机会出现,就立马把你抛售了,所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也随时核算公允价值变动,但是它不是立马反应在损益中,而是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等到抛售的时候,再核算投资收益。

  如果你看上市公司以前的报表,会发现其实它曾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知道是专家意识到这个名字太露骨了,还是怎么的,反正现在改名了,?

  如果是结婚,那就是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又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

  如果他对你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或者共同控制,也就是一个家庭中,女人掌权,男人只是重大影响,或者共同决策,那他就会采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核算就算得比较清楚,不管是赚钱了,还是亏损了,不管是资本公积有变动,还是其他综合收益有变动,他都会算得很清楚。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他都会记账,这种男人就显得比较计较。

  如果他对你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达到控制状态,这种男人就比较大男子主义,有比较强的掌控欲。不过这也有好处,好处就是在平日里,他就不会跟你算得那么清楚,反正你都是他的,他根本不用担心什么,所以会采取成本法核算,账务处理非常简单,很多东西他都不看。

  【注:学完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金融资产后,再来看这段话,你会别有趣味!】?

  “哈哈哈!”我听完,大笑了起来,这种比喻实在是太有趣了。

  “杜老师,那你结婚后,准备采取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我反问道。

  “大部分男人都比较倾向于成本法核算,因为权益法核算太麻烦了,除非被女人逼得没办法了。”

  噢,那意思就是,看在钱的份上,女同胞们还是得学会低眉顺眼,把面子都让给男人,把表面上的决策权都给他,让男人有掌控的感觉。那他就会不断地加大对你的投资(包括资金、技术或其他),以便维持这种控制状态。当他的投入处于主导地位时,他反而对你平日的那种小钱不计较。当你给他掌控感时,他就会给你安全感。你剥夺了他的掌控感,其实也就剥夺了自己的安全感,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掌控感和安全感。

  “我懂了,我懂了。”我高兴地叫道。

  “你懂什么了?”

  “不告诉你!”

  “债券投资也是一样,今天买、明天卖,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就好比泡夜店;只恋爱不结婚,随时可以出售的,计入‘其他债权投资’;如果是结婚,则计入‘债权投资’,这才是真正的债权投资。现在会计准则改名了,以前那个名字其实更有诗意,叫‘持有至到期投资’,也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会计叫‘我要把你持有至到期’。”

  我闻言,笑趴了。看了好几天都没整明白的东西,居然秒懂了!

  杜老师比我矜持,但脸上也是满满的笑。?

  合并即结婚

  有一天,在一次宣讲会上,有人挑衅杜老师。

  “杜老师,你说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可以记录任何跟经济有关的内容?”

  “理论上是的!”

  “那我问你,男人找小三花的钱怎么进行账务处理?”

  众人闻言,皆看着杜老师。

  面对挑衅,杜老师不疾不徐,脸上仍挂着淡淡的笑意,接着,略一沉思,答道:”计入‘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转正后,再权益法转成本法。”

  此话一出,全场哄笑!

  “为什么?”男子不解。

  “转正后她才是你的,转正前你顶多是有影响,如果你对她一点影响都没有,那就干脆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吧!”杜老师忍着性子解释道。

  “那包二奶呢?”男人继续发问。

  杜老师闻言,蹙了蹙眉,冷淡道:“直接进营业外支出吧!”

  “为什么呀?”

  杜老师看了他一眼,眼神越发地幽沉,接着一转身,走了。?

  回去后,我把这个笑话讲给婉晴听。

  婉晴说道:“这个话题是无聊了点,但是这个比喻挺恰当啊,啊呀,我终于知道怎么记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了,哈哈哈!”

  “怎么记啊?”

  “结婚其实就是企业合并,如果像以前那样,表哥表妹结婚,就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是毫无关联的陌生人结婚就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小三就是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

  项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

  初始计量

  相对于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合并成本)

  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直接相关税费

  支付对价的差额

  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

  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比照处置相关资产处理);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与面值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

  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比照处置相关资产处理);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与面值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

  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

  费用

  记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记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权益性证券或债务性证券的交易

  费用

  不管是企业合并方式还是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投资方作为对价发行的权益性证券发生的佣金、手续费等冲减溢价发行收入,溢价发行收入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债务性证券的交易费用,应记入债务性证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哈哈哈,陆婉晴,你可以啊,见解不同凡响!”

  “面对“三儿”,男人其实挺计较的,他付出的所有,都会算他的投资,像评估费、审计费等这些交往前的小费,他都会算进去,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后续想办法,从她身上全部获得回报,而面对合并(结婚)对象,这些谈判前的小费他都是直接做费用处理(计入管理费用),显得比较大方,意思就是,不管你看没看上我,不管最后咱俩成没成,都算我的,这点小钱,我没打算从你身上捞回来。

  因为合并是男人拥有对你的控股权,是一场谈判,有可能成,有可能不成,毕竟签字画押没那么容易,如果不成,这些小费就打水漂了,男人是有这个心理准备的,而小三不一样,男人并不需要拥有对其的控股权,只是占点股份就行,那利益已经获取或者在获取的路上了,所以,这些小费是资产,不是费用,资产跟费用的区别就是,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有道理!”

  “这么一想,所有跟这个知识点的题,我都好像会做了。”?

  同一控制合并:近亲结婚

  非同一控制合并:非近亲结婚

  合并以外方式:结婚以外方式

  同一控制合并(近亲结婚)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其实就是相当于近亲结婚,那么结婚谈判的时候,听谁的呢?“

  ”大家族,谁说话最有分量?“

  ”自然是大家长!所以,所有的游戏规则,大家长说了算。”

  “大家长,在我们会计上,有个专业术语叫‘最终控制方’。”

  “开会的时候,大家长就说,我们家族近亲结婚,要以我这个大家长(最终控制方)的合并报表为准,你娶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以我认可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然后加上我账面认可的商誉,再乘以你占有的比例份额,你付出的聘礼代价,不按市价,要按我认可的已经记载的账面价值。”?

  项目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初始计量

  相对于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趁热打铁练练手:

  【例题1】丙公司为甲、乙公司的母公司,2018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7000万元,取得乙公司60%有表决权的股份,另以银行存款100万元支付与合并直接相关的中介费用,当日办妥相关股权划转手续后,取得乙公司的控制权;乙公司在丙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9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日的初始投资成本( )万元

  分析:

  (1)丙公司为甲、乙公司的母公司,那丙公司是大家长,甲公司和乙公司是表哥和表妹,现在表哥(甲公司)取得表妹(乙公司)60%的股份,获得控制权,意味着近亲结婚;

  (2)那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该如何确定呢?这个价格不听市场的,要听大家长的;

  (3)表妹(乙公司)在大家长(丙公司)合并财务财务报表(因为丙公司是大家长,大家族肯定是编合并报表)上的净资产账面价值是9000万,那就算9000万,60%的股份=9000*60%=5400万元,因此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就是5400万元

  (4)付出的代价是支付银行存款7000万元,7000万元的账面成本还是7000万,当然公允价值也是7000万,因为银行存款跟固定资产,存货这些不一样,它账面价值跟市场公允价值会相等。

  (5)合并相关的小费100万元,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要谈的是大生意,这点小钱就直接做费用了。

  借:长期股权投资 5400

  管理费用 100

  贷:银行存款 7100

  (6)分录不平,怎么办?大家长说,自己看着办,用你自己的权益去平账。差额如果是在贷方,那就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如果是在借方,就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5400

  管理费用 1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00

  贷:银行存款 7100

  (7)资本公积,明细“股本溢价”的金额如果不够冲怎么办?(假设表哥家账面上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只有500万元)

  【答】那就先冲500万元,不够的部分冲盈余公积。

  (8)盈余公积也不够冲怎么办?(假设表哥家账面上的盈余公积只有700万元)

  【答】那就冲盈余公积,不够的部分冲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想怎么冲就怎么冲,冲成负数累累,也没关系。

  毕竟这年头,娶个媳妇也是不容易的,就算是举债娶媳妇也得娶,毕竟有媳妇才能生孩子,以后子公司、孙公司、子子孙孙公司,要多少有多少。

  分录就变成:

  借:长期股权投资 5400

  管理费用 100

  资本公积 500

  盈余公积 7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0

  贷:银行存款 7100

  A.1100

  B.7000

  C.5400

  D.5500

  【答案】C

  【例题2】2019年1月1日,甲公司以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购买同一集团内公司持有的A公司60%的股权(系2017年1月1日,从集团外部取得),能够控制A公司,为取得该股权,甲公司增发1000万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公允价值为7元,支付承销商佣金100万元,取得该股权时,公司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9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乙公司与A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确认商誉200万元,假定商誉未发生减值,甲公司和A公司采用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相同,甲公司取得该股权投资时应确认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万元。

  分析:

  (1)甲公司购买A公司60%的股权,能够控制A公司,即合并结婚

  (2)甲公司与A公司属于“同一集团”,即近亲结婚

  (3)长期股权投资入账成本,不听市场的,只听大家长的。

  题中, 公司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9000万元,因此大家长认可的账面成本是9000万元,那60%的股份,成本应该是9000*60%=5400万元,账面上认可A公司的商誉价值是200万元,那最终控制方(大家长)认可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5400+200=5600万元

  (4)付出的代价,也是大家长说了算,账面是多少就是多少,而不看市场公允价值

  增发1000万股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公允价值为7元

  股本就是1000*1=10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5600

  贷:股本 1000

  (5)分录,不平,自己平账,如果差额在贷方,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5600

  贷:股本 1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600

  另外,发行证券的佣金等费用100万元,直接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这个是给证券承销机构的,不管是近亲结婚,非近亲结婚,还是不结婚,处理都一样,直接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6)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贷合计 4600-100=4500万元

  A.7000

  B.4500

  C.7350

  D.7100

  【答案】B

  非同一控制合并(非近亲结婚)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给钱的时候,以最终控制方(其实就相当于大家长)的账面成本为准,毕竟大家都是亲戚嘛,给彩礼的时候,大家长说了算,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就市场公允价值,得公平,公允,按习俗人家给彩礼都是给20万,你说,你账面就2万,我就给你2万,那肯定不行啊!”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我以前总是搞混,就是账面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关系,今天的公允价值其实就是明天的账面成本,比如今天买一本书50元,这是市场价格,公允价值,记到账上后,那账面成本就是50元,过了今天,书涨价涨到60元,我账面成本还是50元。”?

  【例题1】2018年1月1日,甲公司以定向增发15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1元,公允价值为6元的方式,取得乙公司80%的股权,以银行存款支付股票发行费用300万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取得了乙公司的控制权,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2,000万元,本次投资前,甲公司与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成本是( )万元

  A.9600

  B.9900

  C.9300

  D.9000

  分析:

  (1)本题,取得乙公司80%的股权,合并控制(一般大于50%则为控制状态),即结婚;

  (2)甲公司与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即非近亲结婚,

  (3)没有大家长干涉,那就听市场的

  (4)那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就是付出的实际代价,付出多少代价,入账成本就是多少。

  (5)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就是900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 9000

  贷:股本 15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500

  发行证券时,付出的发行费用300万元,直接冲溢价(这个不管是哪种方式,都一样)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答案】D

  小艾总结:

  总结为一句话,合并即结婚,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就是近亲结婚,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就是非近亲结婚。

  会计人的求婚术语是“让我们合并报表吧!”

  从此以后,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

  合并(结婚)以外的方式

  “那合并以外的方式呢?”

  “最典型的就是小三当道喽。”婉晴继续玩笑道:“来,我们一起做题,顺便研究一下男人的心理。我现在越来越发现,会计看问题,有时候比哲学还有深度,毕竟这门学科好歹也存在了几千年,姜还是老的辣!老祖宗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例题1】2019年2月1日,甲公司以增发1000万股本公司普通股股票为对价,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其中发行普通股面值为每股1块,公允价值为每股8块,增发股份,甲公司向证券承销机构支付佣金和手续费300万元,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0000万元,发生审计评估费用10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假定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万元

  “

  (1)题中,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大于20%(重大影响),小于50%,没有达到控制状态(控制状态要大于50%,等于50%属于共同控制),但是又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不是合并,而是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即结婚以外的方式,这个男人对你的投入,并不是想要你的所有,不想拥有控股权,只是想在你这里占点份额,有点影响力就行了;

  (2)因为不是合并(结婚),所以,就不会分同一控制(近亲)和非同一控制(非近亲),然后分别处理,小三都一样的处理,不管是家族内的,还是家族外的,这个地方很多人都搞懵,一会儿同一控制,一会非同一控制,一会儿合并,一会儿非合并,记住,小三这种情况,不分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

  (3)面对“三儿”,男人其实挺计较的,他付出的所有,都会算他的投资,像评估费、审计费等这些交往前的小费,他都会算进去,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后续想办法,从她身上全部获得回报,而面对合并(结婚)这些谈判前的小费他都是直接做费用处理(计入管理费用),所以显得比较大方,意思就是,不管你看没看上我,不管最后咱俩成没成,都算我的,这点小钱,我没打算从你身上捞回来。

  (4)而且这些代价都会按市价即公允价值衡量,看自己到底投入了多少?不管对方是不是亲戚,都一样的处理,一律市场说了算,就算是同一集团,同一家族,是亲戚,也是市场说了算,大家长才不会管这些破事了。

  本题付出所有代价,1000万股本公司普通股股票,面值为每股1块,公允价值为每股8块,那投入就是1000*8=8000万元,股本1000*1=1000万元,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000万元

  审计评估费用100万元

  总投入=8000+100=81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就是81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8100

  贷:股本 1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7000

  银行存款 100

  (5)向证券承销机构支付佣金和手续费300万元,这个是给证券承销机构的,不管你是近亲结婚、非近亲结婚,还是不结婚,都一样的处理,直接冲“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6)得到“三儿”后,男人第一时间,就会核算,看自己占到便宜没有,因此还有一个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付出代价是8100万元,而对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是30000万元,占30%的股份,即值30000*30%=9000万元

  意外所得啊,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900

  贷:营业外收入 900

  言下之意,目前的长期股权投资值9000万元,其中900万元是意外所得。

  而合并(结婚),男人是不会这样核算的,娶回来就娶回来了,没有什么赚不赚,赔不赔的,咱俩都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了,占你的便宜就是我自己的便宜。

  A.9000

  B.8100

  C.9100

  D.9300

  【答案】B

  权益法(小三后续处理

  “照你这么个逻辑,那男人对小三的心态可真是太复杂了,要知道,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续处理采用的是权益法核算,权益法核算忒么地复杂!”我调侃道。

  “扯上小三,本来就很复杂,接下来继续算!”

  “感觉男人对‘三儿’的监控比较严格,非常的不信任,不管对方是赚钱了还是亏钱了,不管是其他综合收益有变动,还是其他资本公积有变动,那内心都会默默地记账,随时乘以自己对应的股份,”?

  

  (1)?

  ‘三儿’赚钱了,实现净利润1000万(假设占其股份20%),立马调整自己的损益。

  1000*20%=2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00

  贷:投资收益 200

  

  (2)?

  ‘三儿’亏损了,亏损800万元(假设占其股份20%),立马调整自己的损益。

  800*20%=160万元

  借:投资收益 16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60

  (3)?

  ‘三儿’她家有个其他债权投资涨价了,其他综合收益有变动,假设变动额为200万元,立马调整自己的其他综合收益

  200*20%=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40

  贷:其他综合收益 40

  (4)?

  ‘三儿’她家其他权益变动增加了100万元,他立马调整自己的资本公积。

  100*20%=2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2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

  (5)?

  更要命的是,他居然还要考虑当初投资时,对方账面上资产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差,然后调整她的利润,假设她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按理他直接1000*20%=200万元,就可以了。

  他却觉得,自己其实没赚这么多,因为当初购买时,她有一套房子账面上200万元,但是他是打包统一按公允价值购买的,实际付出的代价是500万元,她每年折旧200/10=20万元,但是站在他的角度,应该要500/10=50万元,少折旧了30万元,要调整净利润,所以,站在他的角度,她实现的净利润=(1000-30)*20%=194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94

  贷:投资收益 194

  当然,如果还有其他资产,比如存货,无形资产等等,如果当初购买时,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不一样,都要调整,要按男人认可的公允价值折旧摊销,结转成本。

  (6)?

  而且他还考虑内部交易,他们两个人的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要剔除,算得太精了。

  【例】甲公司持有乙公司20%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20×9年9月,乙公司将其账面价值为8 000 000元的商品以12 000 000元的价格出售给甲公司,甲公司将取得的商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净残值为0。假定甲公司取得该项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两者在以前期间未发生过内部交易。乙公司20×9年实现净利润20 000 000元。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

  分析:‘三儿’(乙公司)在该项交易中实现利润4 000 000元,按理男人(甲公司)占份额800 000元(4 000 000×20%)。

  但是,男人一看,我去,这钱赚的不就是老子的吗?能算赚钱吗?剔除,剔除。

  因为商品买回去是做了固定资产的,所以已经折旧了一部分(相当于通过折旧,计入利润,已经在第三方那里通过产品实现了价值),剩下的没有折旧的部分,剔除。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 220 000 [20 000 000-(4 000 000-4 000 000/10×3/12)] ×20%

  贷:投资收益         3 220 000

  (7)?

  ‘三儿’发生超额亏损时,感情更微妙

  ① 她亏了?

  赶紧调整自己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冲抵上限)

  ②亏得也太多了吧,我所有的投资居然都打水漂了!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全冲完了,还不够她亏,怎么办?

  想一想,她好像还跟我借过一笔钱,一直没还,看这样子,这笔钱应该是收不回来了,冲了吧。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应收款

  (如果投资方拥有被投资方的长期债权时,超额亏损应视为此债权的减值,冲抵长期应收款)

  ③什么?还在亏?我所有的投资都已经亏完了,一般来说,亏损都是以投资额为限,那剩下的亏损,我还需要负责任吗?

  查一下,相关合同,一看,真倒霉,我居然还要承担连带责任。

  借:投资收益

  贷:预计负债

  (如果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亏损承担连带责任的,需将超额亏损列入预计负债)

  或者查看合同相关条款后,发现,我不需要承担连带责任,那就不管了,不用记账,只是在备查簿上备注一下。

  (如果投资方无连带责任,则应将超额亏损列入备查簿。)

  ④后来,‘三儿’又盈利了,则原路返回,先抹去备查簿,再反冲预计负债,再恢复长期应收款,你都已经盈利了,这款项我还是要收回来的,不能就这么冲了,最后恢复长期股权投资。

  小艾总结:

  被投资方亏损时,投资方一般会计分录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冲抵上限)    长期应收款

  (如果投资方拥有被投资方的长期债权时,超额亏损应视为此债权的减值,冲抵长期应收款)

  预计负债

  (如果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亏损承担连带责任的,需将超额亏损列入预计负债,如果投资方无连带责任,则应将超额亏损列入备查簿。)

  将来被投资方实现盈余时,先冲备查簿中的亏损额,再作如下反调分录:

  借:预计负债(先冲当初列入的预计负债)

  长期应收款(再恢复当初冲减的长期应收款)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最后再恢复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成本法(婚后日常处理)

  “如果是结婚(合并),婚后日常会计处理就很简单了,男人不会算这么精的,因为男人觉得,你人都是他的,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只有赚钱的时候,把钱塞到他鼻子下,逼着他记账,才想起做两笔分录: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婉晴继续嘻嘻哈哈地调侃道。

  我想了一下,觉得婉晴说的挺有道理的,楚帆就是这样。

  恋爱时,我们的资金管理跟大多数恋人一样,采取的是恋爱模式,就是只要他在,他必然付账;结婚后,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很自然地继承了恋爱模式,家里的开销都是他付,我赚的钱,揣我自己兜里。

  后来有一次,杜老师问我要不要加入他公司。

  我想了想,我自己注册一个公司,单打独斗,也挺难的,加入他的公司,占点股份,好像也不错,再说,杜老师这个人无论从人品还是专业,都是一个不错的合伙人,他不会亏待别人,于是我就答应了。

  下班后,我们就在密谋这件事,他给我介绍他公司的相关情况,包括公司的对公账户,每个月的银行流水,一 一拿出给我看。

  刚好楚帆过来接我,见我们在筹划,也没说什么,就是回去的时候,他莫名地不爽。

  “你不觉得你们两个人太亲近了吗?”他突然说道。

  “什么意思啊?”我问道。

  “他居然把他的银行流水给你看,你都没有把你的银行流水给我看。”语气酸不溜秋的,像是打翻了醋坛子一样。

  于是我回应道:“你说错了吧,你应该说,‘他居然把他的银行流水给你看,我都没有把我的银行流水给你看’!”

  “那行,我把我的银行卡全部拿出来,你也把你的银行卡全部拿出来,咱们统一管理。”

  “行吧!”我答应了。

  于是,吃完饭后,两个人坐在床上开始数钱。

  当他把一推银行卡摆在我面前,我很是惊讶:“你怎么那么多银行卡啊?这卡里到底有钱没钱啊?你…..你别告诉我你是个隐形富豪啊!”

  “我也不是特别清楚,要有也是一点点吧!大部分钱都是在工资卡里。”

  “你没钱你开那么多卡干嘛?”

  “我也不知道啊,反正银行叫我开我就开了。”

  “你确信你的卡都拿出来了?”

  “确信。”

  “你要不要再想想?会不会随便把卡插在哪个地方呢?然后又忘呢?”

  他沉思了一下,又把那抽屉翻了翻,把里面的东西全部倒出来:“噢,漏了,这里还有一张。”

  “还有吗?”

  “没有了,这次是真的没有了。”

  于是,我让他一张一张卡去查余额,然后记录汇总,再全部转到一个账号上,最后清卡。

  他还真的照办了。

  看着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我突然笑了。

  “你笑什么呀?”他问道。

  我想了想,答道:“我突然觉得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是和老公坐在床上数钱。”

  他瞪了我一眼:“你还能再俗点吗?”

  “我就俗了,怎么啦?”我仰头挑衅道。

  “我喜欢!”

  他突然低头,狠狠地咬了我一口,接着说道:“来,我们继续,继续数钱!”

  从此以后,我们采取对公账号模式,实现资金统一管理,保管权自然归我,为了平衡,我主动把资金决策权归他,收益跟成本永远是匹配的,你要想得到什么,就要知道自己应该付出什么。

  有些女人一结婚就拿到了资金管理大权,但是却没有把决策权给对方,而是全部据为己有,刚开始的时候,男人因为爱你,会让着你,但是时间长了,必生怨气。毕竟每个人的忍耐力都是有限的,而资金管理是个日常事务,是年年月月日日,所以平衡是必须的。

  因此,花钱之前,必先申请,如果没有他的允许,我绝不乱花一分钱。

  我事事申请,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的,不管买什么,两人都有商有量的,后来有孩子了,他就受不了了。

  比如我说:“老公,我想给孩子买双袜子,要3元钱。”

  他火冒三丈:“买双袜子也问我,你自己不会买啊?”

  “我严格遵守财务制度,我有错吗?你要是嫌烦,你给我授权啊,多少钱以内,不要你审批啊?”

  “行,行,以后1000以内,不…..不,5000以内,5000以内的不要问我!”

  “好吧!”

  后来,有朋友跟我说:“你们这样,那婚姻岂不是就是一个公司?”

  我说:“婚姻如果能达到公司的规范程度,就非常不错了,很多家庭都达不到,有的家庭还在AA制。”

  “AA制有什么不好?”

  “我也不知道AA制有什么不好,反正我不能接受AA制,我跟人合伙开公司,还有个对公账户了,结个婚还AA制,有本事,永远恋爱模式,这个我能接受。”

  我见过AA制的家庭,有个朋友挺独立的,经济能力也很不错,思想也开明,刚好她老公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思想也很先进,于是两人从恋爱开始就是AA制,后来结婚了,继续AA制,也没问题,问题出在生孩子后。

  由于经济条件好,生孩子请保姆,月嫂等等,总而言之,能够外包的都外包,反正AA制。

  但是,后来,朋友还是不舒服了,她觉得她亏了,因为生孩子吃了很大的亏,生完后,操的心更多,她希望这个男人也能帮忙带下孩子。

  男人觉得,该出的钱都出了,该请的保姆都请了,为什么还非要逼得我带孩子。

  于是朋友说:“生孩子我付出了很多,远远比你多。”

  男人闻言,想了想,试探地问道:“那要不,我再多给点?”

  那一瞬间,朋友默然了。第二天,一张离婚协议书摆在他面前。

  后来她在离婚的过程中,顺便研究了一下《婚姻法》,然后发现《婚姻法》居然有这么多陷进在等着我们。

  我思考了半天,觉得还是《公司法》好,毕竟《公司法》适合任何人之间的纠纷,不分男女老少,而《婚姻法》只适合男女之间的纠纷,而我们目前这个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婚姻法》的制定者都是男人,而这些男人有钱,有权,有势,财产多多,更要命的是,智商还高,而且还经过专家讨论,里面的陷阱,恐怕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

  对于我们这些无权无势平凡的女人来说,《婚姻法》能不碰,就不碰。

  好好学习《公司法》吧,当然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因为《公司法》中有一节《公司财务会计》,所以学习的时候,可以串联一起学。

  有人被这《婚姻法》吓到了,发誓永远不结婚,其实也没必要,咱不还是有《公司法》嘛?再说,赚钱得合作,单打独斗,力量不够。

  婚姻跟企业一样,现在大环境都不好,还有各种各样的内部矛盾,可谓是内忧外患,未来婚姻也会像企业一样,呈多元化方向发展,有结婚的,有不结婚的,各种形式并存。

  竞争激烈,留下来的都是优质企业,大浪淘沙,幸存的也必然是优质家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老店,屹立不倒!

  如果有一天,牵手到老了,那就感谢上苍,哇,我们居然没离婚,太不可思议了!

  如果有一天,中途转身了,那也感谢上苍,谢谢你陪我走了一路,有机会继续合作。

  合并报表(婚后年末公示)

  “结婚就是合并,期末自然要编制合并报表。虽然日常处理比较简单,但是年末得公示啊,等到年底了,两个人肯定得盘点一下,我们还有多少钱啊,今年过年是去娘教,还是去婆家,要买些什么。企业也一样,年底要合并报表,具体合并抵销规则见《财务报告》这一章。”

  权益法转成本法

  “那照你这么说,权益法转成本法,那岂不是相当于小三转正呢?这问题越来越离奇了。”我笑道。

  “只要能过中级,我管它离奇不离奇。“

  ”那小三转正怎么转呢?”

  “很简单,加点钱,直接全部转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银行存款等?

  比如转正前,占20%的股份,各明细如下:

  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000

  —损益调整 292

  —其他综合收益150

  —其他权益变动 50

  2019年7月1日,A公司另支付银行存款8 000万元,又取得40%股权,从而取得对B公司的控制权。

  借:长期股权投资

  11 492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 000

  ——损益调整      292

  ——其他综合收益    150

  ——其他权益变动     50

  银行存款             8 000?

  成本法转权益法

  这个是比喻是什么呢? 这里就不写了, 联系上下文,自己猜,只要把以下分录记住,想怎么猜就怎么猜。

  “那成本法转权益法的账务处理有点麻烦噢?”

  “那当然了,这种情况,得先离婚,离婚后,还会藕断丝连,本来就是一件麻烦事。”

  第一步 结婚(合并)

  2018年1月2日以银行存货6300万元,取得B公司60%的股权,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0 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A公司和B公司在合并前后未受同一方最终控制,当日起主导B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

  借:长期股权投资 6300

  贷:银行存款 6300?

  第二步,2019年7月1日离婚(处置)?

  长期股权投资是6300万元,占股份60%。

  2019年7月1日,A公司将其持有的对B公司40%的股权处置,取得价款5 000万元,A公司出售B公司股权后仍持有B公司20%的股权,并在B公司董事会指派了一名董事。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改为按照权益法核算。

  离婚时,男人分得财产5000万元,当初投入成本6300*2/3=4200万元,赚了800万元

  借:银行存款           5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 200

  投资收益        800?

  第三步,离婚后追溯调整

  只要女人态度不坚决,大部分男人都会藕断丝连,男人在基因的操控下,会视同你从一开始就是小三,而且算得特别精,所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①

  当初结婚(合并)时,到底占便宜没?当然,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瞎了眼了。

  现在还剩下20%的股权,账面成本是6300*1/3=2100万元

  当初购买时,评估价100%的股权是10000元,那20%的股权是2000万元

  没占到便宜,还多付了100万元,这100万元当初算是商誉,真是瞎了眼了。

  不过,事已至此,只能算了,所以不用记账。

  假设占到便宜了,占到100万元,那就立马记入营业外收入。

  由于现在离婚是2019年7月1日,营业外收入是当期损益类科目,2018年占的便宜,自然90%计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计入盈余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盈余公积 10

  ②

  再从头到尾,把旧账翻一遍,看这些年,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等等有没有记账,因为结婚后,这些都不记账的。现在离婚了,什么陈谷子烂芝麻的,都想起来了。

  B公司2018年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2019年前6个月B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为500万元。

  2018年的利润要记账,调整损益1000*20%=200万元

  由于现在已经是2019年了,所以不能计入投资收益,而是90%计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计入盈余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0

  盈余公积 20

  2019年实现的利润要记账,调整损益500*20%=1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00

  贷:投资收益 100

  于是,这个超难的知识点又瞎掰完了。

  金融资产转权益法

  这个是比喻是什么呢? 这里就不写了, 联系上下文,自己猜,只要把以下分录记住,想怎么猜就怎么猜。

  (1)

  要想从金融资产变成长期股权投资,先确定贷方,再确定借方。

  贷方,第一步,加钱。

  贷方,第二步,原先的金融资产要以公允价值(市价)计量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

  【注: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此金融资产购买当日的公允价值】

  (2)

  那如果此金融资产是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呢?一样的思路。

  贷方,第一步,加钱。

  贷方,第二步,原先的金融资产要以公允价值(市价)计量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留存收益

  【注: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留存收益=此金融资产购买当日的公允价值】

  (3)

  相同点在于:他们都是明码标价

  区别在于:①交易性金融资产有公开的市场(上市公司),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没有公开的市场(非上市公司)

  ② 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的收益一般计入投资收益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处置的收益一般计入留存收益(90%计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计入盈余公积)

  ③ 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前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金额(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需要转入投资收益

  其他权益公允投资的以前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金额(即:其他综合收益),需要转入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或者做相反分录。

  金融资产转成本法

  这个是比喻是什么呢? 这里就不写了, 联系上下文,自己猜,只要把以下分录记住,想怎么猜就怎么猜。

  分录跟前面,金融资产转权益法,一模一样,只是加的钱多点,占的股份多点而已。

  成本法转金融资产

  这个是比喻是什么呢? 这里就不写了, 联系上下文,自己猜,只要把以下分录记住,想怎么猜就怎么猜。

  第一步

  离婚(60%的股份,处置55%)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第二步

  剩下5%,假设账面成本100万

  先评估,公允价150万,直接转入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

  投资收益 50

  权益法转金融资产

  这个是比喻是什么呢? 这里就不写了, 联系上下文,自己猜,只要把以下分录记住,想怎么猜就怎么猜。

  第一步

  断联(20%的股份,处置15%)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

  第二步

  剩下5%,假设账面成本100万

  先评估,假设公允价值150万元,直接转入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所有明细) 100

  投资收益 50

  第三步

  相关科目,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于是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有关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就全部掌握了,等到学金融资产这一章时,只要认真地学债权投资,就可以了。

  客服热线

  微信推送规则变更,不想错过好文推送的朋友们,请点击顶部蓝字“小艾财税俱乐部”进入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将 小艾财税俱乐部设为星标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