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的买不了、不想买的没限制,北大国发院院长称该取消限购

  #交通那些事#

  在2023年年度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里,北大国发院教授兼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称:我国汽车产业存在巨大潜力,初步估算汽车销量最高峰将达到4000万辆,现在是将近三千万辆,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目前各个城市都在限购,这完全没有必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也限购更没必要。

  这一番评论还是很精道的,至于讲到采取一些办法让大家少开车,比如收取拥堵费,像新加坡、伦敦和北京一样进三环就收费,而不是限制大家购买的说法就不好苟同了。

  

  想买的买不了、不想买的没限制,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部分城市有汽车限购政策,买车或通过摇号的方式获得购买资质,或通过高价购买车牌的方式来买车,一块铁板的售价比很多汽车都贵;这样的操作确实是让很多人没法买车,或者是有预算却摇不到号,车市的潜能也就被压住了。有意思的是凡推出限购政策的城市多为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城市规模大,公共交通资源有限,在这些城市中生活和工作是更需要汽车的;而且城市居民的经济条件往往更高,是最具购车能力的。所以限制购车确实会影响到车市的活力,姚洋院长的观点是对的。

  

  车子多了就堵,堵了就限购或限行,这样可解决不了问题。

  拥堵就治堵,治堵的方式在网络信息时代里应当智能化一些;比如智慧交通就可以成为最佳解决途径,假设让每一辆车都安装上兼顾ETC系统的电子定位装置,所有车辆都连入网络,这样就能掌握一个城市每条街道上的实时车流量。

  按照实时车流量对各条车道的红绿灯进行时间的智能调整,通过信息号牌或者智能车机生态系统推送实时路况信息;并且依据云计算结果计算出通行效率最高的路线,让车主自行选择最畅通的路径,理论上就能一定程度的缓解道路拥堵,据说目前高德已经能够智能预算出信号灯的时间并综合进行分析和建议了。

  

  总有些司机喜欢常走的行程,哪怕堵一些也会去走。

  此时是否可以推出一个“绿色积分模式”与智能交通关联,只要司机按照最畅通的建议路径去驾驶,每一次驾驶行为都会记录到后台数据库;随后以年为时间单位来汇总计算,按照日常驾驶行为给出绿色积分,积分可以用于抵消违章驾驶记分和罚款,或支持积分兑换汽车充电度数或乙醇汽油升数,亦或者让积分替代汽车消费券。

  以此为前提的话,相信绝大多数司机都愿意按照云计算结果的调度去选择最畅通的道路。

  

  治堵应当关联智能网络甚至人工智能,在拥堵得以解决或缓解之后,很多没有购车规划的人也会去买车;同时道路畅通后也不再需要限购,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能依靠汽车消费实现大幅增长。

  所以限购确实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不过基础还是要看智慧交通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