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作风建设】呼兰区聚焦年轻干部选育管用 助力成长“加码添翼”
呼兰区持之以恒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健全符合年轻干部成长规律、科学有效的培养链条,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年轻干部队伍,为推进呼兰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优储”上下功夫,注重源头蓄水。区委针对年轻干部队伍实际,立足“结构所需、功能所期”,积极“筑塘引流”,注重“承上启下”,研究制定《呼兰区年轻干部培养规划》,坚持多渠道发现和识别年轻干部,通过专题调研、受理推荐、日常掌握等方式,建立分级分类库、专业人才库。加大对经济招商、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力度。截至目前,分级分类储备年轻干部182人,其中选调生62人,分别按照成熟度和岗位经验进行分类标记,做到了周期性选拔、常态化储备、滚动式管理,确保年轻干部用时有人选、选择有空间,始终保持一池活水。
在“引才”上拓展视野,拓宽进贤之路。着眼现实需求和长远需要,畅通年轻干部入口,持续加大选调生、公务员等招录力度,大力引进紧缺急需的专业优秀年轻干部,近两年共招录选调生33人、公务员97人、乡镇事业编150人。在加大招录力度的同时大力引进人才,打破区内选人界限,放眼域外发现政治可靠、业务精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年轻干部,多角度、多渠道发掘人才。通过推荐、考察、试用、调动等方式择优引进,拓宽交流渠道,不断把优秀人才充实进来。进一步保证年轻干部队伍素质高、专业强、潜力大、数量足。近两年,共引进优秀年轻干部40余名,并充实到区直单位、乡镇街道等重要岗位,形成了浓厚的招才引智氛围,干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活力明显提升。
在“精培”上出实招,一线锻炼赋能。坚持把年轻干部培养锻炼作为基础性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工作实效。结合年轻干部培养规划,通过“建库立档+跟踪培养”激发年轻干部活性。组织年轻干部利用“学习强国”“龙江先锋”“哈尔滨党员之家”等平台开展“指尖”学习,解决“知识空白、经验盲区”等问题。根据性格特点、所学专业、工作经历,有计划地为有发展潜力、缺少历练的年轻干部“压担子”“搭平台”,通过“岗位历练+中心锻炼”提高年轻干部韧性。近年来,先后选派8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参与秸秆禁烧、固定资产清理、疫情防控、信访维稳、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促进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墩苗”锻炼。开展网宣工作以来,从年轻干部中选拔了23名网宣员、11名特邀信息员,经过学习磨砺,提升了年轻干部综合素质和文字功底,总计撰写信息870条,其中“共产党员网”刊发9篇,“龙江先锋”刊发5篇,“哈尔滨党员之家”刊发36篇,站在全市信息工作第一方阵前列。党校主体班开设以后,年轻干部跟班学习并担任班主任,重点塑造管理本领。区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期间,抽调12名优秀年轻干部参与跟岗锻炼。鼓励年轻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优势、体现作用,促使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摔打锤炼、增长才干。
在“活用”上开新局,厚植成长沃土。积极研究适合年轻干部发展的岗位,通盘考虑,保证年轻干部配备比例。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表现突出、经过扎实历练和长期考验的、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年轻干部,优化成长路径,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不拘一格使用,确保用当其时、用当其所。同时,将干部考察延伸到一线工作最前沿,注重在脱贫攻坚、信访维稳、作风整顿、巡视巡察、乡镇街道等一线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截至目前,35名“85后”干部走上乡镇领导岗位,23名“80后”处级领导干部在区直部门及街道等重要岗位上发挥作用,80名“90后”科级干部充实在区直部门、街道、乡(镇),全区领导班子发展态势趋于年轻化,结构明显改善。大力提拔优秀年轻干部有效形成了能力在一线锻炼、实绩在一线显现、干部在一线选拔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