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亮梦想!苏州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现场赛精彩纷呈

  为进一步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4月16日,由苏州市教育局主办,苏州市电化教育馆、苏州市吴中区教师发展中心承办的2023苏州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现场赛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两个项目在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举办。

    苏州市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以“创新、创造、智能、智慧”为主题,聚焦“双减”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在中小学校营造“探究学习、智慧培养、创造发明”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信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比赛面向全市中小学(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分为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两个项目。其中人工智能有优创未来、智能博物、AI掌控任务挑战赛、智能工厂、智慧社区、智能驾驶挑战赛6项比赛内容。参与者通过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块设计搭建,初步形成并实现人工智能创意应用方案,进行交流展示。项目旨在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主要算法,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案例,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以改善人们生活品质为目的,初步实现自己的人工智能创意应用方案,强调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创新性应用,让学生初步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奥秘。

    智能机器人有双足人形机器人或多足仿生类机器人、轮式或履带式行走机器人、可编程控制的空中飞行器、ITI科创教育、GAR火星移民、RA科技挑战赛-极限冰壶、凤凰能源中芯、乐高教育科创活动、共创Makex机器人挑战赛9项比赛内容。参与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习智能机器人整体结构及其控制器、驱动器、传感器相关知识以及编程方法,综合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展示。项目旨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掌握各类智能机器人尤其是国内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智能机器人的基础原理及它们的设计制造知识,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以智能驾驶挑战赛为例,选手们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对智能车的编程,然后通过安装在智能车前部的摄像头精准识别出不同路标的含义,再经过中央处理系统,将图像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指示智能车选择出合适的路径。这个项目的比赛通过引入智能驾驶这一人工智能的精彩乐章,考量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科技魅力。

    “今年比赛的主要特点是有个人挑战型的,也有多人合作型的,有着比较丰富的竞技方式。目前来讲,我们今年参与的学生,是从各个板块选拔过后的佼佼者,市级层面约有400多支参赛队伍,800人左右,比前年增加了20%,比赛规模进一步扩大。”科创项目副总裁判长苏华平介绍道,“比赛过程中,体现多学科融合,不仅涉及到数学、物理、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还涉及对未来科技的创新型思考,对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和竞争对手的沟通协调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RA科技挑战赛-极限冰壶参赛选手李国豪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虽然接触智能机器人的时间并不长,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兴奋地说道:“今天我们要完成的动作是通过操控蓝牙手柄让机器人把冰壶从架子上挪移至场中央,然后进行成功投取。自从接触了智能机器人的项目,不仅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也让我心态变得越来越好,现在面对任何事情都能临危不乱。”

  目前,人工智能课程在全大市基础教育学段实现了全覆盖。苏州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国家、省及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将活动开展与“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结合起来,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落实“五育并举”,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