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乐享五一,与众不同——2023年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五一假期第二天,早已计划好的假期行程———打卡农村!我携妻儿一起回妻子老家,沿途领略了的陕北固有黄土风情、沿黄路山水相连的自然风光,不同景色,美不胜收。特别是行驶在熟悉的沿黄路上,顺着变绿的母亲河行进,水天一色,有音乐相伴,享受着另一番驾驶体验,无比惬意。
途中,刻意安排在木头峪古镇停留,兵分两路,我去古镇上走走,妻子带孩子们去河边玩沙,各有所乐。
在古镇游览时看到了榆林高专创办之一苗常茂的旧居内世家文化的图文展览,他是榆林佳县人,出身名门世家,被称为引领现代教育的才子。他1947年绥德师范毕业,又为榆林高专(现榆林学院)的创办人之一,与百年学校有不解之缘,也为百年榆林学院北移作出了巨大贡献!
遗憾的是,晌午已过,孩子们有点饿了,被迫结束了我一人游古镇的经历!一路上儿子陪我聊天,还兼任摄影师,一路顺畅,回到了妻子老家!这里没有喧闹繁华,没有人山人海,湛蓝的天空是农村特有的颜色,幽静的农村,花红柳绿,草木清香,更是孩子们乐享假期心心念念想的地方,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给安静的村子带来了不少活气,清水、沙土、柴木棍、砖头等都是他们随手可得的玩具,爬墙、跳沙堆,你追我赶玩得十分开心。晚饭,大锅炖肉、柴火做饭,地道的农家味道,孩子们食欲大开,无需唠叨用餐。饭后,院子里开了灯,月朗星稀,孩子们又是一阵疯狂玩乐。夜里,9:30准时上炕睡觉,大人娃娃很快进入梦乡!次日,返回我的老家,路过榆林曾经的“小香港”———镇川,自然少不了买几个干炉尝一尝,我儿时的记忆干炉是绝对的上等美食。
回到家与父亲谈起干炉的价格时,父亲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的事,他说:“你爷爷也喜欢吃干炉,那个时候一个干炉是0.2元”,而现在一个是6元的价格,干炉前后差价让我们大为吃惊,说明也是好久没有买的吃干炉了,对干炉市场变化了解甚少。从父亲的回忆中得知,60多年的变迁,此物价上涨了30倍,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干炉,一代有一代人的记忆和与它故事。干炉的历史悠久,也是陕北的文化名片,愿它继续为我们的生活添味增色。假期第四天,早上母亲在家为我们精心准备饭菜,我和父亲、妻儿一起拔苜蓿草,为餐桌上的又一道农家美味———炒苜蓿备料。苜蓿一些留给爸妈享用,一些带回城里的苜蓿被妻子进行了深加工,提档升级为苜蓿肉饺子,让我们第一次尝鲜。
五一沉浸式体验,农村的清新空气,碧空如洗,鸟语花香,山花烂漫,乡野春色,尽在眼前,也尝到了爸妈的手艺,豆芽、鸡蛋泡泡、炖肉、蒸馍等,他俩的拿手菜,各有特色,一切都让人恋恋不舍!
五一几天,远离喧嚣,乐享安静农村生活,过得很有意义,快乐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