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随笔之二 两千年前的皇家表演艺术家
他是改革者,所实行的土地、财税、货币等国策超越时代2000年,令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马克思都汗颜。他做过假皇帝,更做过真皇帝,凭一己之力将强盛的王朝扯为两段。他是殿堂级的表演艺术家,其五十年如一日的精彩表演,使得当时下至黎民百姓上至文武百官,都哭着喊着要给他加官进爵。因为他的表演太过逼真,直到今天人们仍然不明就里、众说纷纭,他是改革家、创新者,还是伪君子、骗子……点个关注,我们从头说起。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河北大名县(魏郡元城)人,祖籍山东章丘。王莽少时失怙随叔生活,后其姑姑王政君因为偶然机会被宠幸生子成为孝元皇后,王家由此扶摇直上、权倾朝野,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族人多为将军高官,独王莽生活清净简朴,为人谦恭好学,行为检点低调,服侍母亲及寡嫂子侄,恭敬侍奉叔伯,被视为当世之道德模范,举国皆知。
王莽画像
王莽24岁入官场,对人恭顺做事严谨,其伯父大司马王凤临死嘱咐自己的妹妹王政君皇后照顾王莽,各界名流也纷纷举荐。于是王莽被任命为皇帝近侍(黄门郎),随即又升为有实权的射声校尉。后其叔父大司马王商和知名人士继续举荐,王莽30岁被封为新都侯(今河南新野),成为皇帝的侍卫近臣,官居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身居高位,礼贤下士、清廉俭朴,把自己的俸禄钱财分给穷人,深受百姓爱戴,声名响彻云霄全国第一。
王莽38岁时终于如愿以偿,继他伯叔三人之后出任大司马,掌管军政大权。其后仍然低调节俭、广用贤良、结交名士。后汉哀帝继位,外戚傅太后与丁皇后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于新都,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之后碍于朝野压力征召王莽,但并未重用。汉哀帝不久去世,并未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驾崩后当天就到未央宫夺权,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诏命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再掌大权,其间王莽磕头哭泣坚决推辞,以迷惑太后、掩盖野心。王莽在汉哀帝死后将9岁的刘衎捧上帝位,拥立汉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得到朝野万民的拥戴。
大权在握的王莽此时逐渐露出獠牙,排斥异己、巴结元老、弹劾对手、提拔亲信,赶走叔父王立,拉拢大儒孔光,罢免一批公侯高官,以其堂弟王舜、王邑和亲信甄丰、甄邯、平晏主管各项事务,政事随心所愿。
元始一年(公元1年)王莽46岁,大臣们心领神会其意图,及时向王太后提出王莽应该享受与霍光同规格封赏,王莽坚决推辞,并希望只奖励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四人,太后多次诏令、大臣们多次建议、王莽多次推辞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王莽与其亲信升任“四辅”之位,首辅王莽大权独揽。
王莽为获取民心,对诸侯王及官员封赏,给平民士人恩惠,使百姓得到好处,他自己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百官效仿。每逢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还给灾区减收租税,建房安置灾民,堪比古代的圣人,时人称周公在世,可以力挽危局,朝野的舆论和民意都达到顶峰。
可就是这名声在外、貌似圣人的王莽,狠起来连自己人都不放过,虎毒不食子,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连亲生儿子都不放过。他皇后姑姑的外甥淳于长当官早、地位高、会奉承,深受汉成帝信任,很有可能接任大司马。王莽暗中搜集淳于长的罪行,甚至找到与被废皇后许氏私通的证据,结果淳于长被罢免狱中被杀,他不露声色地清除了绊脚石。隐居新野期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逼迫儿子王获自杀,避免给自己抹黑,得到世人好评。
王莽再次掌权后,担心汉平帝的外戚卫氏家族会崛起,把平帝母亲及卫氏家族打发到中山国,禁止回京。王莽长子王宇因担心皇帝会报复而反对这种做法,想用撒血酒的迷信手法劝谏王莽,王莽发现后暴怒,将大儿子王宇入狱毒杀,又借机诛杀外戚卫氏家族、逼杀敬武公主、治罪地方豪强及反对者数百人,天下震惊。王莽又示意下属,将此事宣扬为大义灭亲的壮举,以期消除负面影响,提升自己的形象。后期三子病死、四子也被逼自杀。
公元3年王莽48岁时,立长女王嬿为汉平帝刘衎的皇后。
公元4年时王莽加号宰衡,位在诸侯王公之上。王莽奏请建立明堂、辟雍、灵台等礼仪建筑和市(市场)、常满仓(国家仓库),网罗天下学者几千人至长安。然后王莽指挥属下,组织民众及官吏487572人上书请求加赏于自己,朝廷赐予王莽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命之锡。接着王莽派使者到各地考察,回朝后大加颂扬天下太平,还通过重金引诱匈奴等外族遣使来贺,王莽就此成为天下第一圣人。
公元5年汉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替皇帝受罪。
小皇帝刘婴影视图
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51岁的王莽为能任意操纵朝堂,遂立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王莽以假皇帝代天子朝政,臣民则称摄皇帝,王莽自称”予”,改年号“摄政”。
公元7年,太守翟义等造反,王莽怀抱小皇帝在宗庙里祷告,表白说只是临时代政,并无它意。
公元8年王莽利用谶纬禅让之说,让人献上符命、金匮策书,称莽为真命天子。十二月王莽逼迫姑姑王政君交出玉玺,接受刘婴禅让后,入高祖庙拜受王冠即天子位,国号“新”,改长安为常安,称始建国元年,王莽时年54岁。
王莽摄政时一手遮天,引起了刘氏宗室的不满和反对。王莽篡位后,仿照周朝的制度开始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各项政策朝令夕改,使官吏不知所从、豪强利益受损、百姓未得好处。王莽又挑起边疆争端,耗费人财物力,加重百姓负担,再加上天灾不断,各种矛盾叠加激化,苦不堪言的百姓纷纷起义,以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为最大。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逃跑中被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从当上安汉公总揽朝政一路走来,历时8年篡位成功。其精彩表演令人叹为观止,其狠辣手段令人不寒而栗。二三十年一路扶持他升官的姑姑王政君,在他篡位之时怒不可遏又无计可施,将传国玉玺狠狠摔在地上掉了一个角,自此之后两千年皇帝玉玺皆以金包残角。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一语道尽了后人对他的评价,也为他大师级的炫目表演作了注脚。
从公元23年王莽新朝灭亡,到新时代2023年,时光荏苒2000年整,在儒教以正统为主流的大潮流观念之下,王莽身负千古骂名,其创立的短命王朝也未被承认。然而近代以来,以胡适、钱穆等为主的许多学者重新审视“王莽改制”的政策,惊奇地发现王莽所施行的国策,与今天社会主义的政策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在2000年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需知社会主义理论是19世纪由马克思、恩格斯一步一步推演的,20世纪才初步变为现实的。这几乎无法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我们择其主要政策来对比一下。
土地国有。规定天下田曰王田,以王田代私田,土地国有化。山川河流自然资源矿产收归国有。
土地改革。规定每人最多占地100亩,土地超过900亩、家中8人以下,就要把多余的土地让给族人或邻居耕种,不允许买卖抵押,实行土改。损害了地主豪强的利益。
计划经济。规定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司市使,监督掌控物价,物品明码标价,不允许私人囤货。建立储备粮库,粮食布帛多时国家收储、少时放出,平抑物价。盐、铁、酒、铸币国营,不允许私营。
王莽新币
改革币制。《汉书 食货志》记载:凡宝货,五物、六名、二十八品。货币有5种材料(金银铜铁贝甲)、6种名称、28个等级,主辅币搭配。采用价值不高但精美的货币代替足量的真金白银交易,类似现代纸币的作用。
改革税收。规定“除其本,计其利,十一分之”的征税原则,为现代所得税之来源。山水土地国有化后,要开采使用就要有营业执照、交资源税,各种商业贸易包括渔猎、医生、旅馆、织布等都要交税,以此资金作为贷款和平抑物价的国家本金。
政府借贷。可以向政府办理赊账、贷款业务。祭祀或丧葬可以贷款不收利息,经营农商可以贷款收纯利的10%利息,类似创业贷款。
建廉租房。在长安城内建5个里(相当于村)200个小区,给贫民居住。又造一万套住宅给外招的知识分子居住。
废除奴隶制。规定奴婢改称私属,禁止买卖,注重人人平等。买卖奴婢在当时半奴隶制社会里,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没有谁会关心奴婢的人权。
惩治游民。规定凡没有工作的游民要罚布一块,或罚做劳役,作用是可以制止不劳而获和犯罪。
同步纪年。王莽在汉哀帝死后将9岁的刘衎捧上帝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元始元年,正好是西方公元纪年的元年。
注重科技。王莽发明铜制游标卡尺,比西方早1700年,这是最明确的物证。王莽还亲自解剖人体,还接见并资助发明飞行器的人。
王莽推行的系列政策,包括土地改革、财税改革、货币改革、人权思想等,远胜于当时的思想意识和生产水平,超前了2000年,堪比中国20世纪80年代水平。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一位接受儒家文化的名门望族,怎么会用社会主义的手段治理国家?怎么来解释这种现象,欢迎大家说说看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