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通过!专家:温州走出一条“数字大脑+智慧校园”特色路径

  (来源:温州教育发布)

  原标题:顺利通过!专家:温州走出一条“数字大脑+智慧校园”特色路径

  4月23日,教育部科技司根据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2021-2022年度绩效评估工作安排,组织专家组对温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进行现场考察指导和年度绩效评估。

  专家组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担任组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常务副主任吴砥、浙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跃良和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副主任杨俊锋等组成。

  据悉,这是温州作为全国18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自2021年创建以来迎来的首次“期中考试”。 评估顺利通过,专家认为温州走出了一条“数字大脑+智慧校园”特色路径。

  专家组先后来到瓯海区实验小学、温州艺术学校、温州南浦实验中学锦江校区、温州育英学校和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等,围绕智慧校园建设重点考察了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学生综合评价、新型空间、互联网学校、教学数字化转型、智慧体育、数据驾驶舱、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场景建设和使用情况。

  

  多年的坚持让瓯海区实验小学尝到了甜头。在每两年一次的温州市小“科学家”评选中,该校学生近几年几乎没有缺席过;学校所有人工智能专职老师也都成为了市、区级人工智能讲师团讲师。

  温州艺术学校的个性化通识教育也得到专家组的肯定。学校打造的生本实验室看上去像木工坊,切割机、锯子、钳子、木工刨等一应俱全。“配合实验室,我们建立了生本资源平台。”该校老师介绍说,在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项目化学习,他们还可以通过生本资源平台,享受教师分享的资源等。

  

  走访时,温州艺术学校的音乐老师蔡畅正在给永嘉县溪下乡金盾学校的学生上音乐课《滑雪歌》。得益于教室改造,分隔两地的师生交流顺畅,没有出现卡顿之类的现象。从去年开始,该校专门开辟对外辐射的网络教学空间——空中飞课。一年来,9位教师开出140多节课。

  温州南浦实验中学的“璞实智脑”平台构建了学校、年级、班级、教师、学生、党员六大画像。如,学生画像融通了学籍系统、综合素质评定系统、体质健康测试指数、璞实英才少年德育指数等,实现五育融合数字化,通过它,可以全面了解学生,达到家校合作自主改善的效果。

  

  “智慧操场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每年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基本可以实现自动采集和录入;实时的榜单排行激励,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该校老师说。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通过创建“智容校园”应用,构建了智安校园、智育校园、智学校园和智联校园等场景,建成超融合实景指挥系统,打造综合德育评价功能模块和智慧教学系统,实现家校社共育。

  

  在区域创建工作绩效评估汇报会上,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焕东以《锚定“好学温州”新愿景,强化“智慧赋能”再跃升》为题,从高位统筹推进打造全领域“大共同体”、坚持应用为王、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标准建设智慧校园2.0等方面对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苍南县、瓯海区等作为区域代表汇报了智慧教育建设发展的工作经验。

  作为全国18个“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温州从2021年开始结合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总体要求,从环境、内容、方法、评价、教师、模式、治理、文化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数字大脑+智慧校园”特色路径。目前,温州已全面建成“好学温州”智慧教育云平台和教育“数字大脑”,实现了户籍、婚姻、居住证、社保、不动产等各类数据联通汇聚,建设教育数据驾驶舱21个;“好学温州”汇聚38个国家、省和市级应用,完成单点登录,面向公众、师生、管理者,服务全市60%学校,实现了师生智慧学习的良好生态;形成标准引领、统筹推进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智慧校园建设覆盖率超40%;新建新型教学空间2649个,支撑学生离校同步听课、教师在线听评课、教学行为分析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等。

  “温州这两年的实践为全国教学改革打下很好的基础,还要进一步凝练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主任、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组长、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这样建议道。

  来源:市教育技术中心、温度新闻客户端

  编辑:薛敏

  责编:张丽安

  审核:吴永远、陈华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