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园区政策宣讲 税惠助力专精特新乘风破浪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足,专业化程度高,市场竞争力强,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近日,重庆市南岸区税务局、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重庆市税务局第五稽查局,联合组织人员走进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举办“税惠推广人来了”宣讲活动,为近100名专精特新企业财务负责人讲解税费政策、数字经济发展等内容,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围绕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重庆经开区税务局税政一科的冉春梅详细解读了高新技术企业购进设备器具加计扣除、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内容。

  “公司在2022年第三季度形成了一项无形资产,该资产在2023年如何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现场,有企业财务人员问。

  冉春梅解释,按政策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贵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形成的无形资产,在2023年可按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今年,国家将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长赵晓丽表示,创新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需要资金支持。近年来,公司投入研发近1.4亿元,研发人员200余人。2020年—2022年,公司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9420万元。

  “如果企业被列为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按照纳税信用管理规定,纳税信用级别将被判为D级,适用相应的D级纳税人管理措施。同时,税务机关将失信信息推送至参与联合惩戒部门和信用中国网站公示,在土地供应、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政府采购、银行授信、政策性资金投放等方面都将被有关部门参考使用。”活动中,重庆市税务局第五稽查局检查三科王硕结合典型案例,对《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信息公布管理办法》、纳税信用修复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介绍,增强企业诚信纳税意识。

    此外,活动还邀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长戴超,带来主题为“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分享,进一步探讨创新转型路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数字经济是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必然趋势。”戴超表示,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相继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持续加大,为中小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

  重庆南方迪马专用车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多类专用车的研制、生产和销售,拥有36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在2022年申报成为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该公司财务部长杨春燕表示:“不仅税务人员为我们讲政策,还有专家提供发展建议,帮助我们走稳走好创新之路。”

    近年来,重庆以创新驱动为突破口,把专精特新作为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方向,全力促进中小企业能级提升,2022年,仅南岸区和经开区就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居全市第六;新增国家“小巨人”12家,居全市第二。

  三家税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工作联系,继续做好联动宣传,探索建立税收联合分析机制和涉税诉求联动响应机制,充分发挥以税咨政作用,持续优化服务措施,用专业、精细、特色、新颖的涉税服务,助力更多中小企业创新成长,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欧阳蕾)

  来源:重庆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