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政治《发展的实质》教案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教案总是很头疼,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制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确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今天,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发展的实质》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并理解发展的实质。

  【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会运用判断新旧事物的依据去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提高辨别是非、正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发展的实质。

  【教学难点】

  辨析“新旧事物”的内涵,能够区分新旧事物。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诗歌导入,大屏幕呈现诗句: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提问:结合对发展普遍性的理解,请同学们判断,以上诗词哪一句描述的是发展?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那为什么③是发展呢?顺势导出课题《发展的实质》。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活动一:看图话“发展”

  ① ② ? ③

  教师提问:哪个图是“发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三幅图都体现了运动、变化,但只有图③体现了发展。因为发展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不是循环往复,也不是单一的下降趋势,而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和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活动二:合作“析”发展

  大屏幕呈现案例:

  ①电脑算命? ②新中国成立? ③袁世凯复辟? ④共享单车

  组织学生以政治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哪些是新事物?理由是什么?同时分析概括出,什么是新事物、旧事物?判断二者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结合本课所学,判断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 ? ? ? ②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③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 ④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⑤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②④体现了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体现了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不能以时间的先后来判断新旧事物。

  作业:课下至少搜集身边的10个“新事物”,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