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学生会成长为我们希望的样子,甚至会更优秀

  #头条创作挑战赛#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和消除一个坏习惯一样不容易,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老师们要有耐心,要经常观察,及时发现,随时示范,认真指正,强力督促,步步为营,狠劲儿要求。

  学生会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但仔细观察思考分析学生反复的过程,总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原因、时间、地点、表现形式等等不一样。恨铁不成钢,讨厌学生屡教不改,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放弃,就好像医生治病人,这就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本分和职责。

  心烦或泄气感到崩溃的时候,就劝自己:是医生,不治病救人干什么?是老师,不教书育人干什么?这既是职责职业,工作谋生的手段,也是成就自己,为国育才,实现自己和学生人生价值的途径。只要病人有一口气,有一点希望,学生跟自己学习一天,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尝试治疗,去挽救,去转变,互相鼓励,与病魔和不良习惯斗争到底。永不放弃,不嫌弃,不抛弃。

  其实,在我们的团队里面,我们成年人,当老师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各样的不足。只要回想一下自己的求学经历和成长过程,发现我们自己都不是天生完美,现在完美,未来继续完美,我们都是在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修正,不断完善,只不过我们比学生更有自制力,自觉力,自纠力罢了。相信我们的学生会成长为我们希望的样子,甚至因为遇到了我们,会变得比我们更优秀,更完美,更出类拔萃,成为一个让我们崇拜的人。

  魏书生说过,如何让经常怕上作文课、发愁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学生不再发愁,办法就是:让学生从第一次写一句话就达标,第二次写两句话就可以,第三次写三句话就满意,第四次写十句话就夸奖,第五次写二十句话就表彰……以此类推,用不了多久,学生个个都能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立马挥就。唐代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也是靠的“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的反复磨砺,艰辛缓慢的过程,各学科的老师都可以试试。

  帮助学生找优点,找特长,找兴趣爱好,找兴奋点,找出其对他人有用的价值,发掘发现发展,给机会给平台,利用重用,尽其才尽其用,让他从中找到存在感,成就感,自豪感,自信心,教育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