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在法国地窖里,发现谜一样的铅罐,揭示“心葬”的秘密

  在法国雅各宾派会议室的一座地窖里,考古专家们偶然发现了几个“心形”的铅制罐子,而当他们将其打开时,却不由得大吃一惊。“心形”铅罐子中究竟存放了什么东西?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上天是公平的,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绕不开“死亡”二字。毫无疑问,死亡是令人畏惧的,也是令人避之不及的,因此人们才会想出各种理论来解释死亡,企图消除心底里对死亡的特殊恐惧感。华夏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对于死亡的现象,我们的祖先用“生老病死”的轮回之说,将其定义为是“人之常情”,当逝者离我们而去时,也讲究叶落归根、入土为安。当然,对于死亡而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理解,比如西域人崇拜天葬,当亲人去世后,他们会将亲人的尸体送到雪山之上,任由秃鹫啄食,以此希望亲人能被秃鹫带上天堂。

  

  古埃及文明灿烂辉煌,他们对于死亡的理解更是异乎寻常,当社会中的长者去世后,古埃及祭司会在经文的诵唱中逃出死者的内脏,并对尸体进行防腐制成木乃伊,如果逝者是法老王,则需要建造一座硕大的金字塔安葬其尸身。

  正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相比于古老的中国与埃及,法国的历史虽然短暂,却在殡葬方面有着异乎寻常的观点。大多数欧洲人认为,人死不能复生,故此需要将逝者安放进棺材之中,祈求其灵魂得到安息。不过法国一部流传至今的文献中,却记载了一种独特的殡葬方式,即“心葬”。也就是说,当时的法国人认为,人类的躯体只是一副皮囊,根本没有太多的价值,只有灵魂才是永恒不灭的,而灵魂的栖息地正是心脏,所以当人去世后,只需要对其心脏加以保护,就是对死者最大的敬畏与尊重。然而,该种说法只存在于文献之中,并未在现实生活中有过真实案例,故此人们也一直认为该说法系子虚乌有的谣言,并不具有真实性。

  

  然而在2015年时,人们的固有认知终于被打破了,因为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几个不可思议的物品。当时法国准备对原雅各宾派会议室进行重建,为保险起见,在规划之时特意找来考古学家,对会议室四周进行了严密的搜查,目的是尽量保证会议室文物的安全。有趣的是,考古专家们通过搜查发现,在会议室的西北角处,有一扇极其不起眼的暗门,而暗门后则是一个充满尘土味道的密室。

  

  密室里究竟存放着什么?答案可能会令人大失所望,密室内存放的物品并非是金银珠宝,也不是某些秘密文件,而是五个沉重的铅制罐子。铅罐规格大小一致,摆放得十分整齐,且全部呈心形,表面还刻有一个人的生平经历,看起来似乎很诡异。

  考古学家们带着好奇的想法将五个铅罐子全部打开,可是打开的一刹那,他们却不由得十分惊诧,铅罐子中盛放的并不是金币、首饰,而是五颗完整的人类心脏。五颗心脏已经干瘪发黑,却没有任何腐败的迹象,显然是已经经过了防腐处理。考古专家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对五颗心脏进行了检测,发现心脏的存放时间可追溯到16至17世纪前后。

  

  更有趣的是,通过现代核磁共振与CT检测进行分析,发现五颗古老心脏的主人都是中年人,其中两个心脏没有任何疾病,另外有三个心脏有严重的堵塞,包括动脉硬化。毫无疑问,这些心脏的主人几乎都是英年早逝,也许还有因工作压力大猝死者。

  无独有偶,研究人员在雅各宾派女成员路易·迪昂古的坟墓中,还偶然发现了一名骑士的心脏。专业人士认为,该枚心脏的主人是她的丈夫图森特·佩利安,二人合葬的方式是“以心代身”。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配偶之间以心葬在一起的方式,应该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考古总是令人惊喜异常,它的背后是考古人员们辛勤的汗水,而所得成果则是对人类文明社会最大的回报。如果没有考古,恐怕“心葬”的秘密将会永远被埋藏,不得不说,我们感到万分庆幸。

  参考资料:《雅各宾派的传奇》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李富芳著

  《古埃及的殡葬仪式》 作家出版社出版 李丰年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