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很常见的5种分数线,90%的学生弄不清楚,报考时很吃亏!

  高校招生录取中,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分数线,切线、投档线、线差等各式各样的规则,让考生和家长头痛不已。

  其实,很多情况是由于大家对这个“线”的理解存在差异,也确实有些家长搞不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今天,就来了解下这些“线”都是什么——

  一、高考切线

  高考过后,考试院都会公布各类录取控制分数线,简单粗暴的说就是——切线

  考试院公布的切线截图如下↓

  

  怎么来的?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分批录取,根据每个批次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确定一个分数线,每批次录取考生时一般不得低于该分数线,这个分数线就叫该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二、本科线

  本科线,即本科的高考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通常指普通本科的高考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三、投档分数线(投档线/调档线)

  调档分数线常以招生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平行志愿的第一轮正式投档)中自然形成的投档给院校的最低投档分数。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投档线只是高校将你的档案提走的最低分数线。

  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弄不清楚,到底什么是投档线?它和实际录取的分数线有什么差别?上了投档线,一定会被录取吗?

  上了投档线不一定会被录取,有一定的可能性被退档。投档线并不等同于实录线。

  与某院校专业组投档分相同,为什么未被投档?

  假设A高校999专业组计划录取100名考生。投档时,网上录取系统从高分到低分按位次投放100名填报A高校999专业组的考生给A高校,第100名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A高校999专业组的投档最低分。虽然第101名考生与第100名考生同分,但第101名考生的位次低于第100名考生,因此第101名考生就不能被投档。

  四、专业录取分数线(专业线)

  院校按照《招生章程》规定的进档考生专业分配原则,对进档考生进行专业安排后,该校各个专业所录取考生的最低投档分数就是该校各专业的录取线。也就是说,该校有多少招生专业,即会有多少条专业录取线。

  例如:A院校今年在B省理工类共有6个专业招生,按照《招生章程》规定的进档考生专业分配原则,对考生安排好专业后,每个专业录取的最低分即为该专业的录取线,共有6条专业线,如该校土木工程专业录取考生最低分为598分,那么598分即为该校软件工程的专业录取线。

  五、线差分差

  线差:也称“分差”,是考生自身成绩、高校录取成绩与批次控制线的差额,可分为批次线差、院校录取线差、专业录取线差等。

  批次线差=考生成绩-批次控制线;

  院校录取线差=某高校录取分-批次控制线;

  专业录取线差=某高校某专业录取分-批次控制线

  批次线差≥专业录取线差(≥院校录取分差),批次线差超过专业录取分差越多,录取的几率自然就越大。

  一般来说,专业线≥实录线≥投档线≥省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