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超级难,是你的问题,还是郑州的问题?

  

  1

  最近,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引人关注。

  

  虽然,河南是高考地狱省份,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实事则是,郑州是全国第二大的大学城,这些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大吗?哪一类的学生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

  对于这些问题,我访问了郑州三所典型高校的就业处老师。

  综合他们的说法,我写下本文。

  2

  当然,就业难度如何,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衡量因素。

  往往和毕业生毕业的院校等级,毕业的专业,实习的情况,甚至家庭的背景有密切联系。

  但,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先把毕业院校等级这个因素提取出来。

  按照“二本”+“一本”+“211高校”+“985高校”四个等级,把中国的大学分为四个等级。

  当然,郑州没有985高校,但是据我们了解,很多985大学的毕业生在郑州就业也是很普通的,所以需要把他纳入进来。

  另外,所谓“一本”,实际上指的是“河南一本”,由于河南高考难度比较大,实际上一些高校在河南能排一本,但是在别的省只能排“二本”,但是我们先按照河南的标准。

  另外,为啥选择“本科”作为标准。

  实际上,本科在国人眼中就属于正宗大学生的起点,按照相关人事统计,其中中国绝大多数公司的绝大多数正常招聘岗位,要求研究生的比例不超过4%。

  另外事业单位,公务员招聘,一般岗位也是要求本科,一般不会再往上升格。

  所以,“本科”基本上可以看做是一个中国年轻人学历的最明显分水岭。

  3

  以下情况对应常规年份,对于像2023年那样的毕业季,就业可能更难一些。

  一、二本——基本上意味着孩子未来应该大概率是个脑力劳动者,(比如说就不太可能是长期的外卖小哥或者饭店服务员)但是比较低端。

  1、很难去一线,因为即使是很普通的脑力民工岗,河南二本也是一个明确的“减分项目”。

  2、留郑州或去平级二线城市有可能,即使去普通的公司,大概率也找不到好工作,未来是“行政岗”或者“营销岗”,不太可能是工资和含金量的“科研岗”或者“管理岗”。

  3、回到地市家乡,凭这个学历,报考公务员和事业编,有资格报名但竞争力弱。

  4、要想获得郑州较好事业编,比如说较好中学老师职位,或者考公,难度很大,有的岗位可能连名都很难报上。

  二、一本——未来具备全国各个城市流动的可能,但是去一线比较难。

  1、去一线有可能,但是竞争优势很小,不太可能去那种中大公司工作,更多的是那些普通小公司的营销岗。

  2、留郑州或去平行二线城市,可能竞争到较好岗位(主要看毕业那年形势),但是像今年就不行,估计大部分的岗位还是待遇偏低的营销岗。

  如果遇到比较好的就业季,则在郑州可能会获得较大公司的应聘机会,在较小公司甚至可能会得到前途较好的研发岗和管理培训岗。

  3、回到地市家乡,基本上可以应对各个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招聘,就没有了弱项,但是能否考上,和本地资源有强关联。

  4、在郑想考公或者事业编,优势不大,但基本上都能报上名。

  三、211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凭此学历在全国任何城市里,已经算中端脑力工作者。

  实际上211是本科类的一个典型分水岭,能达到211水平之上,至少多多少少就有了名校光环。

  另外,当大家都有名校光环的时候,专业和实习情况对于就业情况开始发挥较大的影响力。

  1、去一线可能性大增,如果专业对口,进入大公司或者外资企业机会就能产生,但需要从基层开始做。如果你还有较强的前期实习经历,甚至可能会进入互联网大厂或者“四大”的机会。如果在一线打拼,也可以随时注意大型国企的招聘机会,一旦进入就可以谋到稳定的岗位机会。

  2、如果想留郑州或者去平行二线城市,学历实际上作用和一本差不多,更多的是专业发挥的作用,如果有较好的专业背景,应该能进入较好的公司,而且会谋到比较有含金量的技术岗或者管理岗。

  但是,如果没有较好的专业,实际上其就业水平和河南一本差的不多。

  3、回到地市家乡,参加事业单位招聘,优势较大。

  4、在郑州市考公,教师等职位已经相对容易,但是公务员还是偏难。

  四、985大学毕业,在全国任何城市来看都算是比较好的学历了。

  1、去一线就业也相对容易,即使是毕业生也会相对谋求到较好公司的较好职位。

  2、如果想去遇比较好的单位,比如外资企业,国企等单位,学历会产生比较大的优势。

  3、留郑或者去平行二线城市优势较大,如果专业对口,会比较受到公司的重视,上升空间较大。

  4、回地市家乡或者郑州,参加事业单位招聘,学历优势比较大。

  4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从往年的经验来看,每年河南省有多少考生能达到二本水平,河南一本水平,211高校水平,985水平。

  我们举一个例子。

  2021年,河南参加高考125万。(每年这个比例上下都会有浮动,但是不会太大)

  其中达到二本及二本以上比例的为41%,也就是50万人;

  一本及一本以上比例为11%,约13万人;

  211高校及以上比例为2.26%,约3万人;

  985高校比例为0.84%,约1万人;

  今天,给大家讲了一下郑州大学生宏观的就业情况,下一篇,我将以郑州最好的高校——郑州大学为大家分析一下,本科毕业以后,毕业生的主要流向,选择不同专业的就业差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