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2019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有人说:“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句话告诉我们: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方法;使用比较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中国音乐蕴含的“中国味”“中国风”。

  那么,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吗?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方法吗?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最好方法吗?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事实是:观察法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方法;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第二方法;因果法是认识事物的第三方法,也是认识事物的最好方法、核心方法。

  观察法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方法,也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就以“中国味”的音乐为例,当我们判断某个“中国味”的音乐是否美时,是无需和外国音乐比较的。不仅音乐的美无需比较,所有美的事物之所以美,都不是比较出来的。比如,大熊猫的美就无需比较,我们观察大熊猫,自然就感觉到大熊猫的美;不是必须在大熊猫身边放条鳄鱼,我们才能感觉到大熊猫的美;也不是把大熊猫身边的鳄鱼拿走了,我们就觉得大熊猫不美了。再比如,玫瑰花的美就无需比较,我们观察玫瑰花,自然就感觉到玫瑰花的美;不是必须在玫瑰花旁边放棵小草,我们才能感觉到玫瑰花的美;也不是把玫瑰花旁边的小草拿走了,我们就觉得玫瑰花不美了。依此类推,所有美的事物之所以美,都不是比较出来的,我们直接观察事物,就可以获得事物的许多特征,包括美学特征。有哲人曾说:白描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这就是告诉我们:观察法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方法,也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

  比较法是认识事物的第二方法,也是认识事物的第二步。比较法有什么用呢?比较法可以弥补观察法的不足,把观察法忽略的许多特征清晰地显示出来。比如,把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做比较,我们就知道:黄皮肤是我们中国人的重要特征;如果不做这种比较,我们很可能会忽略中国人的肤色特征。再比如,把汉语、蒙语作比较,我们就知道:横着书写是汉语的重要特征;如果不做这种比较,我们很可能会忽略汉语横着书写的特征。以此类推,所有其它的比较法都是如此,都可以清晰地显示事物的特征。具体说来,比较法包括求同法、求异法,求同就是寻找事物的共同特征,求异就是寻找事物的不同特征。寻找音乐的“中国味”,属于比较法中的求异法,这种方法依然没有超出比较法的范畴。而所谓的对比法、控制变量法等等,都属于比较法的范畴,都属于认识事物的第二方法,也是认识事物的第二步。

  因果法是认识事物的第三方法,也是认识事物的核心方法。比如,物理学中万有引力的发现过程,就很好说明这一点。第谷获得行星的运动数据,用的就是观察法;开普勒发现行星的运动特征——开普勒三定律,用的就是比较法;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用的就是因果法。我们之所以断言因果法是核心方法,就在于因果法回答了“为什么”,比较法之所以不是核心方法,就在于比较法依然是在回答“是什么”。比如,“中国味”音乐的研究,比较法只能告诉我们哪些音乐有“中国味”,比较法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些音乐具有“中国味”。要回答这些音乐为什么具有“中国味”,还需要因果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纵然比较法不是认识事物的核心方法,纵然比较法获得的因果关系是或然的,比较法依然重要,依然要重视,否则,我们连什么是“中国味”音乐之类的问题都会搞不清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