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高效地工作和学习?

  

  今天分享的是老师的直播内容,直播的笔记还是由小伙伴Stephanie总结。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关于无法高效地工作和学习怎么办?没有办法高效地学习和工作是怎么回事?这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必答题,生活本身会持续地抛给我们许多的问题,而当一道题我们无法答对,那同一道题就会反复地回来。比如,工作学习,方向,自己的信心,和别人的关系良性互动,有些是我们过去没答过的,有一些是反复回答的;

  我们没有让这道题丧失他困住我们能力的时候,这道题就会不断地来困住我们;比如说,我们今天的这道题;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从出生到现在,大家已经答了多少遍了?是不是无数遍?是不是一直在困扰我?一直在折磨我? 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都是和这道题相关的?

  有一些伙伴是学生,有一些伙伴工作了,在工作岗位上也在答同一道改头换面题,这些东西就是最小必要因素,我们无法高效工作学习,我们要想把这辈子活得明白必须要回答的题。我们这辈子就是要面对这道题,迟早要跨过这道题,是提升我们生活非常必要的点。

  现在在困扰我的,是一件什么事情?比如是一个考试?一个学习?一种工作?提升自己?越详细越好。在事件层面是什么东西?

  思考这个问题:直播间所有的伙伴,很多都知道骑手白马黑马;不知道的,我用简短的时间为大家分享一下。

  三层大脑的结构:最底下的部分,和脖子相连的,叫脑干,他负责我们所有的本能,吃,保暖,性,安全,战斗,这些都是本能。本能脑比喻成黑马。

  在脑干的旁边有一个部分叫边缘系统,负责情绪,开心,快乐,悲伤,焦虑;我们陷入爱情的时候,是我们的情绪脑主导。当我们产生欲望的时候,是我们的本能脑,情绪部分我们比喻成白马。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人驾驶着两匹马在马路上驰骋,那个人的部分是大脑的前额叶的部分,这个地方是负责人的理智思考,所有的权衡利弊,价值判断,这是人类才有的脑区,这是骑手。这是一个骑手和两匹马的模型,我们所有自我内核思维的探讨,都是基于这三层大脑结构拆分的剖析。

  在过去我们很难得到这种清晰的认知,当我们把大脑糊成一团的时候,我们很难知道大脑在发生什么。

  我们回到同一轨道上来思考,困扰我们的事情,到底是谁想要考试?到底是谁想要学习?到底是谁想要做这份我不想要做的工作?

  

  这些需求点绝大多数伙伴都认为这只来自骑手,问题就出在这儿,换句话说,钥匙就藏在这儿。为什么我们说三者模型对解决工作学习效率特别有效?就是因为当我们这样去拆分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背后的真相。

  想考研,想工作,想考证,想自己更有含金量,只是骑手想干这件事情吗?加入我们认为,只有骑手想干这件事,我们就会形成严重的内耗。

  我们就会和骑手形成敌人的关系,白马黑马在每次我想去复习的时候,只有骑手想往前冲,白马黑马都在往后拽,这是不是我们的状态?

  这就是一种内耗,我们觉得我们大脑里的一个部分和另一个部分在打架就是内耗,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在我们一个脑区,一种模型当中的一个角色的身上,就是白马身上。

  千万别觉得,大脑里就是骑手最主要,我要达到我想要的工作效率我就拼命地催我的骑手能力,骑手能在拔河里胜过白马黑马我就有更好的执行力和效率,当你这样去理解的时候,你大脑就会在你自己的催动下渐行渐远;那只要骑手想做的事情,白马和黑马都对着干。

  用这种方式来区分大脑,最核心的作用在哪儿?就好像我们用本我自我超我来区分自己的时候,就会挑起内部矛盾。

  我们自己最核心的点在白马身上,我的白马想要什么,白马是我的情感,而我的情感真的渴望我一直沉沦下去吗?我的情感真的渴望我一直都不学习吗?真的渴望我考不上吗?真的渴望我越来越差吗?

  我们要在白马和黑马身上的这种渴望,加入我们的白马和黑马真的在某条路上一点渴望都没有,我们真的要好好去思考这条路,这条路还未必适合我们,我们就不要一条路走到黑。

  加入我们如其所是地去观察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看到我们的白马也希望我们有价值,不断地去实现我的人生目标,假如我不开始学习的时候,大脑里那个焦虑的东西,是一种情绪,他是来自白马,不是骑手产生的。

  我们一定要看到这点,看到当我们想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白马的放松和愉悦感,这是所有一切的核心,这是我们把自己从被窝里叫出来的核心,如果没有这一点,会很难。

  如果我早晨不起床,我大脑一点都不焦虑,如果是这种状态,那我们不一定要早起,晚起也不会影响我的人生价值的。

  这就是我们如何去区分我们现在选的这条路,生命当中给我的这道题,要有白马,我才有可能真正做对。

  

  当我们正在复习,手机来了信息,注意力转到手机上,留意去观察我大脑里的情绪,我自己内心真实感受到的,有焦虑,空虚,有没有觉得这种状态不太好?那我们就抓住了我们自己的钥匙。

  一道题,我真的通关了,做对了,他才不会来烦我,很多人做不到通关,所以还是不断地在提这个问题、我想做那么多的事,一个都没做成,开始自我攻击,自我否定,所以一定要通关,越早通关越好,我们可能实现的价值越大,自我评判越高,自我内核越稳固。

  接下来我们分享具体怎么去做。抓住这件事情的钥匙就是白马。就是当我不做的时候,白马产生的焦虑感。我们怎么运用这种焦虑感去通关,真正地从本质上根源上获得非常高效的工作,就是一个字,试。

  怎么试呢?试这一个字就能从我们生命中把这个问题彻底地解决掉。现在,我躺在沙发上,觉得我应该去学习了,应该去工作了,但是我还不想动。现在我跟我自己说什么?现在我的状态怎么样?我的心理状态怎么样?我很开心吗?很爽吗?还是有一点焦虑?痛苦?那我可以做点什么事情让自己的状态更好一些呢?

  如果我打开书看五分钟,做一页ppt,试一试这个过程会不会让我产生更好的心理状态。平等真实,不骗自己,去观察自己。如果我只做一点点,去观察自己的心理状态,那种焦虑有消失吗?拖延的痛苦感有消失吗?我们发现了,这就叫元认知,我们发现大脑真实的状态。我们发现他并且问自己怎么做能够让自己更好一点。

  如果有这件事,那么我就去试。用试的心态,不逼自己,单纯地去试。拖延的时候,整个人哪儿哪儿都不好了,在这拖延的时间里我们会不停地自责,自我攻击,我并不舒服,不开心,不全情投入。

  要觉察到这种痛苦,千万别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是爽的,千万别觉得只有骑手想逼我去学习,这就掉了一个坑,这个坑来自父母教育我们的过程。

  现在四五十岁的人很少有这种状态,因为他们的父母那个年代很少管他们,比现在三四十岁的人要少很多。

  不过,现在我们是成年人,可以为自己的心理装负责了,一定要有觉察。

  观察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完了再睡觉,你会睡得有多爽。

  我们要抓的小辫子在白马身上,不是在骑手身上,如果我们一味地去抓骑手,大脑会不断地给自己强调“应该”。以前我们面对自己无法好好学习,是不是不断地跟自己强调应该学,我为什么应该,我应该的原因是什么,我做了有多对,不做有多不对。

  我们还会用骂自己的方式希望能够骂醒自己,希望自己突然就迸发出突然的力量,那是之前的方式。

  现在试试给自己真正地解绑,我自己知道我要做什么,这个知道不仅刻在我的骑手位置,甚至在我的白马和黑马身上烙下了一个快捷方式。如果我的骑手觉得特别好特别对,骑手我的白马黑马也是会有认知提升的。

  

  比如我喜欢元认知的思维,我会在其他地方看到类似的认知的时候我会很开心,这是我的骑手不断地思考应证选择,在我的白马身上留下的快捷方式。在白马开心的瞬间,我的骑手甚至都还没有过脑呢。白马的情绪感受,是事情的核心。

  白马的感受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真正的动力,而且这个动力会不断地来强调我们做这个事情是在爱自己。当我们从白马切入,我现在有焦虑,不舒服的感觉,我做什么帮助自己解脱,如果我做这个事情是为了这个而做,那么我是在爱自己。

  原来我们运用的应该思维,那个时候,我们是在逼自己。这就是区别,是钥匙。所以,不断地用试一试的心态来调整自己的每一个十分钟半小时。

  我大脑调动起来很快,很顺滑,但是运动对我很困难,前两天我去运动,去跑步,很久没跑步了,一抬腿我就感受到了巨大的来自身体的压力。

  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在给我反馈这样的效果,这时候我对自己说什么?我对自己说:咱们试一试,咱们一直跑到下一次我想停下来为止。我说这句话的瞬间,我其实我已经想停下来了。什么时候下一次我想停下来了,那么我就停下来。带着这个决定,我不断地去觉知我真实的心理感受,但是我会等,下一次我会什么时候想停下来,就这样越过了很多次我想停下来的状态。

  假如我跟自己说,别人抬腿就五公里,你就气喘吁吁,或者我说你接着跑你才能有好的身体,才能做榜样,用应该的方式,那么长的一条路,我会多么痛苦?

  但是在顺着我真实需求走的时候,我发现我的白马黑马并不希望我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极限就浅尝辄止。我其实是希望自己突破自己的身体感觉,和想停下来的欲望,然后一直再往前一点点。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不擅长运动,对于我来说在跑步的时候需要做的事情,如果像上大学时候一样逼自己跑步,那是给自己定目标的方式。那时候特别的痛苦。

  所以,前两天去跑步的时候,完全没有给自己定任何目标,就是不断地觉知自己,有很多次我还真的蛮想停下来的,我也问自己,我想不想再试一试,大脑很多次反馈都是说:对,再试一试。在这种状态下,我跑了挺远的。

  这个自我对话的过程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参考。我们的骑手要干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寻找方向,用这个方式不断地去应证自己真正的选择。我跑步是跑不出什么,但是这个过程会适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己的三者,在真是平等友爱的基础上去试一试。

  我无法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情,去要看自己有焦虑吗?有不开心吗?那我是不是可以去试一试?这个时候,我们跟自己说,我再试一下,做到下一次我想停止为止,永远给自己选择,相信他不会害自己。

  全然地相信自己,让他带着我们走,在路上捡拾珍珠瞬间,让珍珠瞬间带着我们走。这样去践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关于我无法高效学习,拖延症,这些事情,这一道题在我们生命中会真的得到答案。

  很多孩子说,我只想有钱,不想努力,不是因为努力非常让人痛苦,而是内耗让人痛苦,有这样的愿望是因为他没有感受到过三者合一的心理状态,其实三者往一个方向去跑,让自己今天比昨天更有价值,这是最爽的人生状态,跟钱无关。把这道题做过去,我们会有非常不一样的人生状态。

  就像我跑步一样,我虽然跑不出什么,但是每次跑的体验,都是很棒的体验,我讲课直播是很棒的体验,我干的事情都是很棒的体验,这不就很好了吗?夫复何求?

  不要用事件逼自己,必须要看多少书,写多少字,尽量随顺自己的心理状态去走,我们会真正地跨过这道题,跨过之后就是无尽地宝藏。我们考完证,拿到的将是一个证。

  如果我们这个过程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觉知,去观察自己的感觉,我们考完后我们获得的将不只是一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