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 保护老字号要下先手棋!
在北京,外卖平台上“原西四包子铺”“北平西四包子铺”“记忆西四包子铺”等纷纷在列,消费者难以辨别;在天津,随处可见“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门店,大家对山寨与正宗“傻傻分不清楚”。现实中,不少老字号品牌被仿冒、攀附,面临商标权属争议等侵权纠纷。
老字号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在岁月流转中形成巨大影响力。随着国潮热兴起,很多老字号应时而变,获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不义之财,花式“蹭名牌”“搭便车”。有的牌匾、装潢陈列出现老字号名称和商标,有的在标语上暗示自己是某老字号,还有的恶意抢注、囤积老字号商标或域名,相关行为损害了老字号的信誉与利益,对消费者形成误导,涉嫌攀附商誉、混淆市场,构成不正当竞争。
猜测
随着国潮热兴起,很多老字号应时而变,获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不义之财,花式“蹭名牌”“搭便车”。有的牌匾、装潢陈列出现老字号名称和商标,有的在标语上暗示自己是某老字号,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各位考官好,随着当下旅游行业越来越火,外来游客想要了解一个城市最快的方式就是通过当地特色老字号、老品牌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是现实中,不少老字号品牌被仿冒、山寨。我认为这值得引起每个人的警惕,也必须引起重视。下面我想从以下三点谈谈我的具体理解。
第一点,擦边虽小,危害甚巨。其一,损害老字号口碑。这些不法分子打着擦边球,借用,套用,抢先注册老品牌的商标,但是本身产品质量却不如老品牌,当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损害的往往是老字号的形象和口碑。其二,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奔着老字号的口碑来,却被这些假冒伪劣产品骗得团团转,受伤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钱包,还有他们支持传统、支持国潮的情怀。其三,扰乱市场秩序。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消费者和品牌本身,甚至于对整个市场,整个城市都是有影响,对于来游客来说,如果被骗,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何谈城市的未来进展?何谈市场的平稳运行呢?
第二点,山寨假冒,原因颇多。一方面,违法成本太低,违法获利太高。注册一个商标用不了太多金钱,而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在这样的诱惑下,就有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铤而走险。另一方面,老字号由于传承时间长、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多重因素,导致打假难度太大。就拿我们童年熟悉的大白兔奶糖来说,市场上出现很多“大日兔”“大白免”“太白兔”等类似商标,模糊消费者的视线。最后,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与宣传不到位也是重要因素。
第三点,打击违法,内外合力。对内来说,老字号本身要加强防范意识,努力修内功,制作自己的防伪标识,形成自己的品牌体系,强化品牌意识,面对侵权及时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对外来说,正所谓:“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各级部门也要加大在侵权商标抢先注册方面的立法工作。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宣传力度,遇到违法商家,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然,千句狠话不如治理常态化,在日常监管方面也要做到专项打击,实时盯梢。只有多方合力,才能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