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城管动辄被推到“风口浪尖”根源何在?
文/前途很好
编辑/前途很好
近年来,关于城管的事儿,可谓是此起彼伏,不断出现,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舆论焦点。可以这样说,一段时间以来,只要提及到城管,就让人潜意识地跟暴力执法联系了起来,大有城管就是暴力执法代名词的味儿。难道城管真是那么不堪吗?为何城管动辄就被推到风口浪?其原因到底在哪?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思。
从客观讲,自改革开放以来,城管部门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推进过程中,在全力维护城市秩序和公共利益,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方面做出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不可否认的。如果我们现在都一味把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都归咎于城管部门不仅不公正,也是不客观的。
那么,城管动辄就被推向风口浪尖的根源到底何在呢?笔者近期在系统分析近年来被曝光的一些案例,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比对,觉得有可能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一、地方政府法制意识淡薄,权法关系颠倒,不分青红皂白,处处把城管推向一线,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原因。
在这方面,不少地方政府对于城管真的像百姓调侃的那样:城管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不管能管不能管,一声号令就得上,结果导致不少社会矛盾激化,恶性事件产生,出了事政府一推了之,充当炮灰的是城管,因为总认为城管就像临时工,你不去堵“枪口”谁堵。特别是在城市建设的强拆活动中,这一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城管真是“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完不成任务不好向领导交差,行动过急又容易与百姓发生冲突,这不是政府行为所导致又是什么呢?近期发生的邵阳强拆风波就是很好的佐证。
二、城管队伍建设不规范。由于招收队员审核把关不严,造成城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在执法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事情况频现,严重损坏城管队伍的应有形象。可以这样说,目前,不少地方城管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招收的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甚至是刚出来不久的劳改释放人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家可想而知,这种素质的城管人员能够管理好城市吗?
三、城管执法行为不规范,也是导致执法过程中与百姓产生矛盾不可忽视的原因。比如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关条款规定:城管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应当着统一识别服装,佩戴统一标识,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且不可以一人独立执法。但我们的城管人员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做到了吗?像前不久发生的一起被公众戏称“城管人员给同行上课”的事儿,不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四、有些市民素质的低下,缺乏对城市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缺乏对城管人员的理解,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笔者认为,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当前如何处理好城市管理与百姓生活之间日益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己经是我们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且无法回避的一道必答题,如何答好这道题更是对我们的各级地方政府的一大考验。因此,我们的各级地方政府在城市管理的方法上也应与时俱进,既要加强城管人员的思想素质教育,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治观念,正确摆正法权关系,确保城市的各项管理都能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城管与百姓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升城管应有的社会形象,让城管人员既能干出成绩,又不失尊严。
以上分析与观点,正确与否,欢迎大家来评论区批评指正的同时,各抒己见,参与讨论,相互交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