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初试备考的几点心得。

  23年的考研已落下帷幕,新一届的考生正在路上,回想去年12月的考试现场,不管是监考老师,还是考生,大家都挺不容易,一是没阳的人担心阳了,二是阳了的人担心发挥不好。

  每当教室里有考生发出咳嗽声,大家都会瞄一眼,看的人内心嘀咕"完了,我们考场有阳的人。" 考试的当天,我也阳了,拿到卷子,题目看不进去,甚至有些管综的逻辑题直接盲猜,当时内心的想法是硬着头皮早点做完走人。

  所以走出考场,第一感觉就是准备二战,同时呢,我也没有马上去对答案,在我的认知里,不管是考完一科还是全部,然后去对答案的意义不大,反而会影响你接下来的考试或者未来一周的工作和生活,因为人嘛,看到自己都是错的,别人都是对的,这种对比后的落差感,很容易打击自身自信心,如果你的逆商高,我到觉得问题不大,但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最好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当然,这次考研我上岸了,不需要二战,能上岸,归根到底不是学习能力强带来的,而是选择和运气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不是谦虚之词,而是基于整个过程下来,总结出这两点的重要性,同时,我也不是妄自菲薄,毕竟在整个备考过程中也花了不少精力,不说别的,至少让我的英语有很大的提升。

  不管什么考试,你或多或少会听到一些考试神话,什么裸考过学位英语,什么7天过雅思,什么15天过高项等等,这些总让人津津乐道,反正我是从小学听到现在,能不能参考,要看你的段位,比如我裸考过英语,结果是一把过且成绩还不低,但能过有四个原因且缺一不可,一是运气好,二是题目简单,三是懂点英语应试技巧,四是可能阅卷老师”放水”或心情好。当你知道这个背景,就不会认为是神话,更加不能效仿,当然,我不排除有人靠猜通过考试,但这种概率极低,所以,你看到那种短时间内通过考试的例子,要么是天才,要么是这个人过去有相关知识积累,亦或者是假的,我相信中间这种占绝大多数,如果你都不符合,那这种案例的备考经验对你没有太大的帮助。

  关于备考,很多人喜欢追求捷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没时间,二是学不进去。所以,上面提到的考试神话经验会第一时间传到你耳中或者你会优先关注,发现没用后,你才会主动在网上详细搜索相关经验,有个基本了解后,最后你会去问身边的同事、同学、师兄师姐或者去学校做咨询。不管你用哪种方式,得来的都是一些碎片化的建议,具体是否适合你,你是不得而知,反正也是半信半疑,这不能怪别人,主要是你没经历过,不止其深浅,导致抓不到重点,加上你没从自身出发,以及没站在全局来看这个考试,所以你请教别人时,提的问题质量不高且都在术的层面,比如你的英语怎么备考的?每天花几个小时在备考上? 你当时的学习计划是怎么安排的?你觉得我要不要报个培训班?我要不要做模拟题?等等。

  不是说这些问题不能问,而是,这些问题只是考试中一个点,不能100%决定考试成败,你看事情要全局观,不要只盯某一点,这样不仅成功概率陡增,而且做出备考选择会不后悔。再升华一点,就是要战略指导战术,接下来,我以MBA初试为例子,讲讲如何落地这个事情,当然也是今天的文章标题,我分为如下四个部分展开,且顺序不能颠倒。

  第一:四个叮嘱。

  这步看似多余,其实,大有可用之处。它直接决定你要不要MBA备考,如果你直接投入战斗,等你到半路才发现方向错误,那这个沉默成本太高了,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称其为战略层的指导思想。

  1. 确定工作或定居城市。

  学历或者技能的提升,你提升完要有施展的空间,这个空间一是公司,二是城市,而公司依托城市这个载体,通过逆推,越是城市经济发达,其上市公司越多,从而吸引更多人才聚集,有人就会卷,那公司对学历的要求只会越高,反过来说是不是提升学历更有用,如果你在一个十八线城市,体制外没有啥好公司,矮挫穷的体制外公司,他对学历要求不高,只要你能干活和低工资就行,而其体制内,讲究论资排辈,你的博士或者硕士学历,领导们都不看,如果你此生志向就是在老家的十八线城市发展,真心不建议你考MBA,有个本科就行,还不如拿这个钱去干点其它的。

  MBA基本要强二线或以上城市才有点作用,其它城市体制外读完这个,对你工作帮助不是很大,除非你后面去大城市发展,如果你在体制内需要或者纯粹是学习,那你可以去考,我不阻拦你。

  所以,你有读MBA想法时,请根据下文,先确定下你未来10年的工作或定居城市。

  工作城市打分原则详解篇

  2. 确定要不要读MBA,以及确定MBA细分方向。MBA只是众多硕士中一类,你要拿硕士学历,任何一个专业都行,不一定要MBA。

  确定要不要读MBA,就是让你冷静分析下你自身条件,主要考虑三点,一是本科专业,二是毕业到现在的工作经验,三是未来的规划,具体你可以参考如下这篇文章。

  读硕士,如何选择专业?

  MBA细分方向,主要是各大高校,根据当下热点,未来趋势和自身专业优势,整合出来的细分专业,这样就有理由扩招,增加收入,换汤不换药,比如MBA中的金融,创投,AI,新能源等等,你在填报志愿时,要特别注意,不要看到MBA几个字就万事大吉了,等你初试过了才注意这个问题,那就来不及了,不仅初试白来,可能接下来2~3年还要硬着头皮上完,你硕士毕业也就是为了拿个证,如果只是要个硕士学历,何必花几十万去读个名校,国内几万的学校一堆,随你挑。

  你别以为上面很少发生,现实中,很多人读MBA都是跟风,其实读研也是,今年3月底,我参加完复试,在休息室跟一位同学聊天,问他报考什么专业,他说金融,然后我说你是搞金融相关工作,他说他做销售,这个金融MBA是调剂乱填的,我当时没说话,内心想,这位同学的心真大,而且是一个即将要读MBA的人说出来的,你说刚毕业1~2年我还觉得没问题。

  所以,如果你想报考MBA,记得冷静思考下要不要读这个专业,以及确定下MBA细分方向,前面这点你根据我文章分析下,后面这点直接去学校招生网站看。

  3. 确定所在城市目标学校。

  根据第1点和第2点,确定好城市和要不要读MBA,以及MBA方向后,你接下来就是确定目标院校。这个我不细讲,详细说明你参考下文。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MBA学校?

  4. 确定所有目标院校提前面试时间。确定上面3点后,接下来就是把你列的目标院校所有提前面试信息整理出来,然后列好优先顺序,先选择比较差的学校当作练手,这个练手也要全力以赴,然后根据前面的经验,聚焦在你垫垫脚可以够得着的学校,这其中的细节,请参考如下这篇文章。

  国内MBA提前面试流程!

  这点的最大作用,就是为你的提前面试做充分准备,从而降低你的备考压力,其次,就是让你看下各个院校的招录比如何,让你有个综合抉择。

  第一步四个叮嘱最迟要在4/20前完成,完成后再开始第二步。

  第二:自学or报班。

  这个根据自身实力来决定,不要盲从网上说的,如何检测实力,很简单,拿最近3年的卷子做一下就行。

  首先,如果都会做或者大部分会做,只是在考试时间内完成不了,那你不需要报班,自学增加熟练度即可,还有一种情况,你虽然不会做,但自学和自控能力很强,那你也可以不用报班,可以选择自学。

  其次,有些科目是强项,有些科目很弱,那你可以针对性报班,比较弱的报班,强项就可以自学,不需要都报班,比如你英语好,那就只报管综。

  最后,题目不会做或者半桶水,这是大部分人的水平,我建议报班学习吧,这个也花不了几个钱,比你自学效率高。

  说明:我以上说的报班是指网课,不是线下这种,如果是线下,这个看你个人情况,我基本不推荐,既花钱又花时间,可能效率还低,作为在职人士,上网课是绝佳选择。

  第二步要在4月底完成,也就是5月前搞定,也就是10天内,你要确定是自学or报班,还是两者相结合,便于接下来7个月全部留给备考和提前面试。

  第三:学习规划。

  MBA 199联考一共考2门,分别是管综和英语(二),管综包括数学(数学一),逻辑和写作,首先,在做学习规划前,你不要把书和相关资料买错了,特别是英语和数学两本书。

  其次,才是学习规划,只要考过MBA的人,下面这句话肯定听过,而你花很多时间想获得的备考答案,这句话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楚,这句话也是备考的战略指导思想。

  英语决定成败,数学影响好坏,逻辑写作轻松对待。

  我接下来把这句话方法论告诉你,具体到你,每天要如何规划,你自己制定,我不讲这个,因为适合我的未必适合你,这个也包括你网上看到的其它方法。

  1. 英语。英语单独一门,总分100分,它的成绩好坏决定考研成败。

  而英语分为完形,阅读,翻译,大小作文,其阅读占比40分,所以得阅读者得英语,逐渐阅读得重要性,而阅读好不好,又是你得词汇量和语法决定的,这个词汇量和语法又不能短时间突击搞定,所以英语的备考学习要放到第一步。

  按照前面第2步说的,备考最迟要从5月份开始,所以MBA备考,英语是打头阵,5~7月基础夯实阶段,包括考研核心单词,长难句,翻译等,一定要在这个阶段打下基础,不然7月数学开始了,你的时间分配就少很多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要想阅读拿高分,长难句和单词量是绕不过去的坎,所以这3个月,除了英语,其它都不要看。

  英语全阶段备考分配:5~7基础夯实,8~10月强化阶段,11~12月冲刺阶段。

  如果你真的重视英语,应该当下就开始,一直坚持下去,你的英语才会有质的变化,学好了,你就不再担心考试了,因为英语真的好,考试肯定没问题,反过来考试成绩好,不代表你英语一定好,只能说明你应试能力好。

  2. 数学。

  MBA的数学没有微积分,主要考代数,指数,数列等初高中知识点。

  对于MBA考生来说,工作多年,很多知识点忘了,同时呢,现在考试题目越来灵活,出题不会那么简单,所以,针对数学这门,还是要早点开始为好,一不是随便就能拿高分,二是数学占比有75分,它成绩的高低影响我们管综成绩的好坏。

  对于数学的备考,我们要放到7月份开始,同样也是分3轮进行,7~8月为基础夯实阶段,9~10月为强化阶段,11~12月冲刺阶段。

  为什么数学要以2个月为周期,主要有如下2个原因,一是数学虽简单,但知识点很多,要时间学习。二是开始学习数学时,英语已经开始,你要合理安排时间给英语,后期又有逻辑和写作,所以留给数学的时间更少,所以数学在基础阶段一定要学好,不然后面在强化和冲刺阶段,你基本没时间再去学一遍基础知识了。

  3. 逻辑。逻辑相对写作难点,总分65分,MBA考试主要考察形式逻辑和论证逻辑知识点,这个很多人没学过,大家面对的难度基本差不多,你做题千万不要以现实中的逻辑去判定,要用书本那套理论去推算。

  逻辑备考呢,你可以放在9月份开始,按3轮来练习,9月~10月上旬打基础,10月中旬~11月中旬强化,11月下旬~12月下旬冲刺,逻辑重点是基础打好,到了强化阶段直接刷真题,不要刻意关注解题时间,目的是找到自身知识盲点,冲刺阶段主要模拟考试时间练题,提高解题速度,这样才能确保考试中快速把会的做了。

  4. 写作。

  写作是四门中最简单的,总分60分,考试也就写2篇文章,一篇是论证有效性分析,15~20分钟完成,另外一篇是论说文,30~40分钟完成,这个你放在10月份以后突击一下就行。我建议你直接买个课,在老师的带领下,熟悉下考纲和应试技巧,然后再找最近5年卷子,针对性的卡时间练一下,练完基本就能上考场了,你千万不要花太多精力在这门考试上。

  第四:其它常见4个问题。这里主要讲MBA初试备考过程中4个常见问题,简单说下自己的看法。

  1. 考研要不要找队友。

  人本来就是要学会独处的,一直处在闹市,很难静下来心来做点事情。

  所以,这个问题不需要长篇大论解释,我个人建议你尽量不要找研友,找了对你备考帮助不大,反而让你压力陡增,影响你最终考试结果。

  2. 考研要不要告诉同事。这个跟第1点逻辑差不多,既然都不要找研友了,那更加不要告诉同事,自我提升的事情,对你竞争对手来讲,就是挑战,如果你考过了,他or她更加不爽,假设你告诉她or他,就会小报告打到你领导那里去,反正就是见不得你好,所以你还是低调点,不管是同事,同学还是一般朋友,尽量都不要说,退一步想,假设你没考过,你如何面对他们,我想不用我说,你也知道答案了。

  3. 考研如何调整心态。这个没啥好调节的,纯属社会毒打比较少,当你有压力或者欲望足够大时,那股决心会推着你去学习和备考,哪有时间让你悲伤难过,你心态不佳,主要还是无病呻吟。

  当然不排除有些时候,因别人或者某件事情影响当天心情,从而导致你不想看书,我觉得一两天不看,也不会影响你的成绩,只要不是一直这样就行,不过英语还是建议你不要放弃,每天都要学习,这个时候调节心态,就是通过锻炼,听歌等其它事情,让自己放松一下,然后再学习,基本能够进入状态,或者你从简单的题目开始也行。

  4. 考研如何坚持?

  这个跟第3点逻辑差不多,这个从你决定考研那刻起,想都不要想这个问题。

  人生中难的有几件事情是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就能掌控结果的,尤其是在国内,但考研是可以的,考研备考不长,短则3个月,长则1年,你为何不能做到呢?

  不能坚持,是因为自己太优秀?还是家庭背景太好?如果都不是,收拾心情,赶紧去学习,别给自己偷懒找到那么多借口,当你考过,你再回过头看,以前的那点苦不算什么,而且自己执行能力也会上一个级别,主要是能提高你的自信心。

  最后,不管你一战还是二战上岸,愿你愈战愈勇,披荆斩棘归来后仍是那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