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给美术课更多可能
你上过这样的美术课吗?你能想象到美术课上也能看到光影的变幻吗?当五彩斑斓的光影跳动在白纸上,当同学们手绘的家乡建筑在光影中矗立起来,孩子脸上兴奋的表情与课堂氛围霎时间都“活”了起来。这是李雅凡老师试讲人美义务教育美术教材新课《光影的游戏》时的生动景象。这堂课老师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索中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呈现出美术与科学融合、碰撞的奇妙景象。这便是融合带给美术课新的可能性。
深圳市宝安区弘雅小学李雅凡老师展示《光影的游戏》
“新美育 新美术 新课程——人美教材编写团队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人美教材“编教融合”的理念。而“融合”的理念不仅体现在人美教材编写工作的实践过程中,还渗透在人美义务教育新教材的每一节课程内容里。
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
同学们化身为小厨师,一盘盘花样翻新的精致的美食在美术课上全新出炉,黄澄澄的水激馍搭配各色小花组成好看的摆盘,热气腾腾的胡辣汤上用蔬菜丝摆出“河南欢迎你”的字样······
四川省都江堰市灌州小学校的王丽老师展示《家乡的美食》
人美义务教育美术新教材奉行“大美育”的育人思路和五育并举的理念,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王丽老师在讲授人美版示范课《家乡的美食》时,带领学生用彩色黏土塑造出造型丰富、色彩艳丽的各色美食。通过用泥塑制作、宣传家乡美食等活动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学生们巧手制作出的“美食”中有辛勤的汗水,充满童趣的家乡美食推荐语也饱含着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体现了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促劳的新课程精神,让美术课成为学生温润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综合素养的一场春风化雨的过程。
跨学科的美术更具魅力
看着自己制作的动画人偶嘴巴一开一合地“说话”,小作者自己也惊奇地张大嘴巴。每个孩子或许都有一个当动画大师的梦,在佟嘉茂老师展示的新课《鲜活的角色》中利用了现代媒体技术,孩子们终于圆了自己的动画梦。
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的佟嘉茂老师展示《鲜活的角色》
人美义务教育美术新教材将美术与科学、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佟老师带领学生思考并制作动画人物动作、造型和表情,同学们跃跃欲试,在课堂上化身为动漫设计师,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卡通角色。随后老师结合现代媒体技术,人偶瞬间成为一个个表情会动、能开口说话的动画人物,学生和老师自己给动画人物配音,有趣的对话让台上台下充满了欢笑和掌声。如果用镜头捕捉学生的表情,就会发现在整节课中他们的脸上每时每刻都洋溢着兴奋与好奇。而台下的热烈的掌声正是对学生作品和课程效果的双重认可。
让美术成为打开问题之门的钥匙
你能想象到在美术课上也能解决生态问题吗?看着屏幕上展示出被污染的水源和土壤,同学们一个个眉头紧锁,都在焦急地思考如何贡献一份力量改善身边的生态环境。这个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渴望。人美新教材贯彻用真实情境导入教学,让美术学习始终与生活紧密相连,运用美术的思维、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教育集团通泰校区美术教师徐明珠展示《生态美》
徐明珠老师试讲的新课《生态美》结合真实的生活情景,以“如何改善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这一问题为引领,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解决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切实问题。当一位同学高高举起自己设计的生态微景观向大家展示时,他开心地说:“能为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传承中激发创新能力
你能想象一节短暂的设计欣赏课就能让学生同时爱上传统书法和建筑艺术吗?让这两个传统元素碰撞出火花,需要的是孩子们无穷的创造力。下课后同学们依旧兴奋地围着老师讨论的一幕,似乎告诉我们:一堂好课就能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深康学校任幸妮老师展示《展现地方文化的汉字创意》
如何用现代设计思维让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在今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任幸妮老师通过新课《展现地方文化的汉字创意》给出了最佳答案。本课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家乡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让学生抽象概括出中国书法以及传统建筑的特征,巧妙运用于自己的汉字设计中,并最终让学生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最终,全班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聚集在一起,贴成一个黑体的大大的“莆”字,成为莆田的一副美丽的文化地图。而其中的每个小小的“莆”字,都不是简单的元素拼凑,而是学生思维和创意的接力,就像一位同学所说:“莆田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过这节课,就像是跟着老师走过了一场莆田文化的寻根之旅。”
“编教融合进校园”的初衷是以新教材促进教学,以教学促进新教材编写。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都怀着能将新教材精神播种到学生心中的信念。而试讲过后,他们将从真实的课堂中撷取有益的反思,继续新一轮对教材的打磨、调整与完善,人美义务教育美术新教材值得我们期待!
更多示范课教师风采展示
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助理、人美教材中心总编辑金萌萌展示《桥的故事》
人民美术出版社融媒体中心主任、教材副总编辑薛倩琳展示《书法元素的现代应用》
人美教材中心副总编辑、《中国中小学美术》期刊副主编王青云讲解人美版美术教材
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范荟展示《汉字的魅力》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段炼老师展示《茂密的花》
天津市空港学校(一中分校)郭元莉老师展示《各种各样的鞋》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兰昊老师展示《展现瞬间之美》
海南省屯昌县屯城镇大同中心小学的张如立老师展示《中国龙》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望海小学的范朝飞老师展示《添画》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的臧明老师展示《苏州园林》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的宋莉老师展示《猜猜我是谁》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擢英中学的陈茜老师展示《吉祥物的设计》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的付佳尧老师展示《中国画的形式美》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的洪峰老师展示《面具的设计制作》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的邓静妮老师展示《画夜景》
河南省实验学校郑东小学的原静老师展示《杯子的设计》
“新美育 新美术 新课程——人美教材编写团队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系列活动是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教材方面的重要活动,将分别在中原、东南、华东、西南和东北举办五场,预计吸引全国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及骨干教师2000余人参加交流、研讨。活动安排丰富多样,既有编写团队走进中小学课堂,人美社编辑和编写专家进行新课试讲,并与一线教师及美术教研员座谈,调研新课编写意见与建议,又有相关地区骨干教师参与教育大会,展示编写团队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成果,邀请名师现场演示技能技法,并展示美术研究课优质课例。活动还包括专题研讨会,邀请课标组专家、高校美术教育专家、教研员代表、骨干教师代表和人美美育校长围绕“新美育 新美术 新课程”主题进行研讨,并评选出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的优质研究课100节,即百佳研究课。这也是人美社继2020年全国寻找百名最美美术教师、2022年全国评选百佳美育校长后的又一次百佳活动。人美社还将从百佳课中评出人美研究金课。为丰富全国版教材内容,人美社的教材编写团队会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金课,将其纳入新教材中。
人民美术出版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指示,落实新课标精神,对人美版义教阶段美术教材的修订高度重视,于2021年全面启动修订工作。教材编写团队由全国的教育专家、各省市教研员、一线教育工作者300余位组成。经过一年多的编写,初稿基本齐备。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编教融合进校园”,实现以新教材促进教学、以教学促进教材编写,最终打造一套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最美”美术教材。
人民美术出版社是中国美术出版的“国家队”,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美术教材,承担编写各年龄段美术教材的重任。目前,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教材在全国各地的使用率超过50%。进入新时代,人美社还出版了全国第一套中小学《美育》教材,创办人美美育学堂,致力于成为新时代美育的引领者。
“新美育 新美术 新课程——人美教材编写团队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系列活动还在继续,让我们期待下一站——东北站,6月19日相约长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