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佛系教师”能作为敢担当
原标题:让“佛系教师”能作为敢担当
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佛系教师”,简单解释下,佛系教师就是指对待学生不打不骂不负责任,不生气也不管理的教师。
教师本是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然而佛系教师的出现对教师本人与学生都是不负责的,值得警惕。在工作中如果长期“佛系”,势必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学习与工作。怎样让“佛系教师”走出“庙堂”进入“讲堂”,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是做好教师与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思想坚定“不佛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工作者职责所系,然而当下,一些教师对基本教学工作能拖就拖,课堂内容能照本宣科就不灵活变通,对于其他非考试学科熟视无睹,遇到与教学无关的工作靠“形式主义”摆平……从本质上讲,这是教育意识弱化,是学生意识淡薄,是混日子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做“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是第一准则,理想意识退化,信念全无怎能对得起家长的信任、职责之使命?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提升思想认识,教师要改变自身心态,以师德师风学习为契机,以党史学习为先导,用先进典型感染,以光辉事迹指引,抵制“佛系”思想,积极主动地对待工作,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厚植于心、落实于行,惟其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魅力。
二、压实责任“不佛系”。部分教师明确“佛系”信条,抱着“我不贪污,我不打学生,我不得罪领导家长”的心理,尽量不与家长沟通避免发生矛盾,安闲度日,懒散不作为,怡然自得,这是典型的不作为不担当。
此类现象应该及早纠正,对重症用重药,药到才能病除。比如通过明确规范制度,强化责任担当,做到细化责任要求,层层压实到人。对于应付教学工作者,以责问人,处用重典,对于漠不关心者,选用能人替换,用能不用慵,让德者居之。整顿提炼,优化提升,特别防止个别影响全局,产生群体效应!
三、正确引导“不佛系”。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教师也需要情感的鼓励,知心的呵护,“佛系”者更需要关心。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多给予鼓励和关心,激发教师内在的情感,让教师的付出和投入得到认同,为更多一线教师谋福祉,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宣扬尊师重教的习礼之风。
用激励引导,以人情考核,让教师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考核不只是“考”,也应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用实力说话,将扎根一线,实干能力强的教师挖掘出来,重用起来,树立典型,发扬精神。考核不只是“核”,也应给予理解与支持,一线教师的工作本就纷繁复杂,不能以硬标准强要求核准,法外无外乎人情。有人情味的考核才会让教师不敢“佛系”,合乎实情的考核才仁服于人。
纵然“佛系”教师有其不得已,但人贵在自知之明,既然选择了“教师”便只顾风雨兼程。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是承不得苦而是压得住苦,耐得住劳,面对的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栋梁,更应该积极作为和担当!(宿松县程岭乡中心小学 齐泽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