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有害?一种更具反思性的观点

  最近读的两本书都涉及到对专利权的反思。一本是刚读完的《重新想象全球健康:导论》,另外一本是刚开始读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重新想象全球健康》一书对艾滋病的抗逆转录病毒的药物的专利权进行了讨论。读者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不是药神》的情节,里面也是涉及到廉价的救命的仿制药的法律问题。

  这个药物还处在专利保护期间,所以非常贵。1990年中期,巴西一些实验室和公司开始生产这些仿制药,从而使价格下降了70%. 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1997年,南非通过了《药物法》,规定,在突发健康事件情况下,政府可以强制许可未经专利持有人许可的仿制或者从低价售药的国家平行进口。

  这个立法引发了制药公司的起诉。制药公司的主要反对的论点很明确:破环知识产权会削弱创新动力,减少药物研发的资金。

  经过一系列的政治,外交,社会活动的斗争,克林顿政府开始转态支持《药物法》,同时制药公司纷纷撤诉。这标志新的共识的产生:人们获取药物的权力在某些情况下超过专利的法律保护。

  另外一个例子是关于对美国食品药品角度管理局的药物批准政策的抗议。这些抗议和社会运动的成果是,药监局同意把艾滋病药物的审批周期缩短两年,且允许艾滋病人参与临床试验。

  对应工业设计行业,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作者维克多·帕帕奈克也强调了设计的社会责任感。在该书序言处,他说:

  “如果我设计了一种有利于残疾儿童治疗练习的玩具,那么我便认为,因为要走专利的程序而把这项设计的推广拖延一年半的时间是不应该的。我觉得那些点子是丰富的、廉价的,而乘人之危获取钱财是错误的。”

  这里,他表达了跟全球健康领域的论争相似的,关于专利程序的耗时,以及“乘人之危获取钱财”的反对。

  当然,药物研发公司也好,设计师也好,也需要收入才能存活,才能更好地工作。所以我认为,两本书都不是提倡一种乌托邦意义上的,一切东西都免费的观点。但是,对专利权的反思可以让我们更清晰每个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哪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