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牌大学不想要华人学生的原因:太抠门,毕业后不给母校捐钱
美国大学毕业典礼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为什么美国名牌大学都在限制华裔新生入学。
为什么要和大家聊这个话题?
这是因为北京时间2023年6月29日,美国最高法院驳回了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平权行动。该裁决限制了美国考虑种族多样化的大学招生标准,不允许这些名牌大学在招生的时候“双标”。
之所以有这个裁决,是因为2008年之后,在美国的华裔家长发现尽管自己的孩子课堂成绩很好,社会活动以及在艺术上的投入都不少,但是以美国哈佛大学为首的名牌大学往往更偏向于录取成绩更差(相比华裔)的非洲裔和拉丁裔。
当感觉自己小孩被歧视的华人家长投诉到哈佛大学后,哈佛大学给予的回复是他们并没有歧视华裔学生,而是基于“种族多样性”原则选择录取更多的非洲裔和拉丁裔,并且哈佛大学还举出了例子,表示华裔学生在哈佛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华裔在美国人口的比例。
美国大学里的华裔学生
但是在华人家长看来,我的孩子(书面)成绩好,社会活动/艺术/体育很好,就应该按照既往规则录取,而不是什么基于“种族多样性”原则录取那些成绩更差的学生。
最后,演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最终美国的华人家长在2014年一纸诉讼把哈佛、北卡罗莱纳大学告上法庭,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
其实,美国名牌大学不愿意招收更多的华裔学生,表面上是因为“种族多样性”,实际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这些美国的名牌大学管理者觉得华人学生都很自私自利,大学毕业后很少给学校捐钱。
有朋友可能会诧异,美国名牌大学也这么市侩吗?
其实美国名牌大学这么想不是市侩,而是美国国情决定的。
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其中的弯弯绕。
美国哈佛大学
01、
大家一提起美国的名牌大学,首先想起来的肯定是“常春藤联盟”。
所谓的“常春藤联盟”,指的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八所高校组成的体育赛事联盟,后来人们习惯用“常春藤”来代指美国的名牌大学,这八所院校分别是: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及康奈尔大学。
这八所大学都是私立大学。
美国的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经费。
美国的私立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教会、校友会、企业界、基金会等方面的赠款及从这些款项累积而成的捐赠基金所得的收入。
当然,美国的私立大学也不排斥美国政府下拨的教育经费;但是美国的私立大学很排斥美国政府干涉大学的“学术自由”。
这也很好理解,“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如果私立大学完全依靠政府下拨的教育经费,那么它就和公立大学没区别,必须贯彻美国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若干意志。
这是美国的私立大学所不能接受的。
美元
所以,对于美国私立大学来说,想要保证“学术自由”的前提是“财务自由”,前面说了,私立大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界的捐赠。
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校友捐赠已经越来越成为美国私立名校收入的主要来源。
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1949—1950年度, 校友捐赠只占学校年度总开支的 21%,到1999—2000年度,就达到42%
甚至可以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没有校友的捐赠,就没有美国私立名校的“财务自由”。
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资料显示,1995-1996年度,获得校友捐赠前3位的高校为:哈佛大学2.2亿美元、斯坦福大学1.4 亿美元、康奈尔大学1.1亿美元。
不仅如此,美国社会已经把一个学校的“校友捐赠率”看做评价一所大学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美国最具权威的大学排行榜,校友捐赠率是校友对学校满意程度的间接衡量指数,该排行榜把校友给母校的捐款当作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之一,占总分的 5%。
在一定程度上,美国人认为校友捐赠率的高低不仅反映了该校的教育水平和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成就,而且表现了校友对学校的忠诚、热爱和感激,由此也直接地表示了校友对母校教育成功的认可。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给自己大学母校“捐赠”呢?
02、
关于美国人为什么喜欢给自己大学母校捐款这件事,是一个大的课题,想要彻底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恐怕好几万字都打不住,这里兰台只能简单讲一讲个人的理解。
首先是宗教和文化因素。
宗教因素很容易理解,美国一直标榜自己是“清教徒”精神立国的国家,美国主流社会为了标榜自己宗教信仰的虔诚,不惜践踏女性权力,公开立法不允许女性随便堕胎。
而基于宗教的“原罪论”以及由此延伸的“赎罪论”就为美国人热衷捐赠打下了精神基础。
用大白话说:宗教认为“人生而有罪”,所以每个人生下来就要努力为自己“赎罪”。那么怎么“赎罪”呢?有钱的捧个钱场,没事就捐点钱,做了慈善;没钱的捧个人场,做做义工呗。
统计表明美国社会中个人捐赠平均占到一了个人收入的1.8%
其次,美国这个国家是由无数的小团体拼凑而成的国家;美国人真的非常喜欢搞小团体,而大学就是这么天然的“小团体”。
在美国,校友关系是仅次于战友关系的亲密关系;而美国各个大学校友会的势力之大,绝对令人咋舌。
美国人,主要是美国白人以及非洲裔、拉丁裔非常喜欢以“大学人”自居。
美国密歇根大学校友会前任执行董事罗伯特·弗尔曼曾说:“谁将给学校提供永久的支持?答案是‘校友’。”
他认为,校友对母校有终生的义务,尽管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依靠社会对学校质量的评价,但他们依然是母校的支持力量。
当然,美国人喜欢给大学捐款另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捐款可以抵扣个人应缴纳税费。
大家可能都知道,在美国,最恐怖的国家机构不是联邦调查局,也不是中央情报局,而是美国国税局(IRS)。
美国国税局有多厉害?它有自己的军队,看清楚,不是特种小分队,是军队。
美国国税局武装部队
美国最精锐的山地师使用什么装备,美国国税局的军队就使用什么装备。
一份新的报告显示,自2020年以来,美国国税局(IRS)在储备武器、弹药和战斗装备上总花销达1000万美元。
到了每年年底,美国国税局甚至会给所有美国人发一条短信,要他们不要忘记申报来自赃物和非法活动的收入。
视频资料
正因为美国国税局如此强势,使得美国人逃税代价非常大,所以美国人要么请专家合理避税,避不了的,就要乖乖交税。
但是捐赠是可以抵税的,比如某一个哈佛毕业生一年应该缴纳5万美元的税款,可他把这5万美元捐给哈佛大学,他就不用缴税了。(当然如果捐赠金额过大,捐赠者可以把捐赠金额逐年抵消纳税额。)
反正给IRS也是给,捐给母校也是给,与其缴税不如捐款。
这大概就是美国人如此热衷给自己母校捐款的原因。
可是,在这个问题上,华人毕业生的表现却非常不好。
讽刺漫画
03、
根据美国学术界主要新闻报刊《高等教育纪事报》官网数据显示,从1967年到2015年这48年时间里常春藤八校联盟加上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所收到的大额捐赠,总额超过了100亿美元。(单笔5000万美元以上算大额捐赠)
而这其中白人捐款额度占63%、犹太裔为29%,而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捐款比例则为6.8%。
如果剔除掉来自印度和中国香港的企业家捐款,那么在美国的亚裔只有雅虎网站的创始人杨致远一个人捐款7500万美元。
换言之,在美国的亚裔真正捐款比例为0.7%。
而捐款总人次79人次,其中白人占54%、犹太裔占33%,在美国的亚裔只占1.3%。
从《高等教育纪事报》官网的数据我们可以很轻易发现,不仅华裔,就是整个亚裔群体对于美国名校的捐赠金额完全可以用忽略不计来形容。
《高等教育纪事报》官网首页
这和亚裔学生在常春藤八校联盟中20%的学生比例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事实上哈佛大学收到的两笔最大的华人捐款都不是来自其校友,而是来自中国以及中国香港的企业家捐款。
前面小编也提到了,校友捐赠对于美国的名校,尤其是私立名校,是事关“学术自由”以及名校地位的大事。
如果美国名校真的按照美国华人的要求,所谓的“一视同仁”录取华裔学生,会导致什么情况呢?
亚裔学生占学生比例越来越高,而这些美国名校得到了捐赠款越来越少,最后由于获得捐赠款太少,学校不得不接受联邦政府的教育经费。
这在99.99%的美国私立名校看来就是死亡。
这样的结局对于美国私立名校来说,当然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美国华人
04、
综上所述,美国名校不愿意录取华裔,根本原因是华人学生毕业后给母校捐款的太少了;而捐款事关这些名校的生死存亡。
因此,即使美国最高法院裁定了哈佛为首的美国名牌大学“平权行动”违宪;美国名校还是会为了自身的生存,想尽一切办法来限制华裔学生入学比例过高的情况。
在美国的华人真想改变美国名校不愿意录取华人新生的情况,最应该学习的对象就是犹太人。
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名牌大学一度因为“排犹”原因限制犹太裔学生入学;其中做的最过分的就是哈佛大学。
“校友子女偏好”政策之所以出现在20世纪的美国,就是美国这些私立名校用来把犹太背景的学生拒之门外的方法之一。
我们哈佛不录取你,不是因为你是犹太人;而是因为我们哈佛大学要优先录取校友的孩子。
犹太人是怎么改变美国名校对犹太人的歧视的呢?
方法很简单,持续一百年的不停捐赠。
美国人捐款
犹太裔毕业生对自己母校的捐赠的比例,是美国所有族裔里最高的。
犹太裔学生在美国名校的比例大概在23%-27%之间,但是犹太裔毕业生的捐赠比例却高达29%。
不算犹太裔学者在学术上的贡献(菲尔兹奖、诺贝尔奖)远超亚裔学者的现实,单单就捐钱这一条来说,犹太裔无论从捐款的比例还是捐款的金额上都对得起美国名校给他们23%-27%的份额。
反观亚裔,美国名校里亚裔学生普遍占比在20%左右,但是论捐钱,还不到2%。
说实话,这种情况不改变,我是哈佛校长,我都会暗中限制亚裔新生入学比例。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