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试卷(附答案)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试卷
一、选择题(共 50 题,共 50 分)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DNA 和蛋白质一起是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RNA 是遗传物质 D.DNA 是遗传物质
2、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 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 的应该是( )
A.部分噬菌体 DNA B.子代噬茵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茵体所有部分 D.全部子代噬茵体 DNA
3、如果把某一个细菌中的一个 DNA 分子的两条链 标记,此细菌连续两次分裂后形成 4
个细菌。那么,其中含 标记的细菌有( )
A.2 个 B.4 个 C.1 个 D.3 个
4、在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鉴定 DNA 是否存在,刚的试剂是( )
A.二苯胺(沸水浴) B.斐林试剂
C.亚甲基蓝 D.龙胆紫
5、DNA 和 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酸 B.脱氧核糖和核糖
C.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D.碱基 A、G、C、T 和碱基 A、U、C、G
6、DNA 分子一条链中的 A:T:C:G 为 l:2:3:4,则另一条链中的 A:T:C:G 比为( )
A.1: 2:4:3 B.2:1:3:4
C.2:1:4:3 D.1:2:3:4
7、某 DNA 分子的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 30%,则胸腺嘧啶的分子数占( )
A.10% B.20% C.30% D.40%
8、一个由 标记的 DNA 分子,放在不含 的环境中培养,复制第二次后,含 的 DNA
分子数占 DNA 分子总数的( )
A.1/2 B.1/4 C.1/8 D.1/16
9、遗传学上的密码子是指( )
A.DNA 一条链上相邻的 3 个碱基 B.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碱基
C.RNA 上一端的 3 个碱基 D.DNA 分子上 3 个相邻的碱基对
10、DNA 的复制、转录和蛋白质合成分别发生在( )
A.细胞核、核糖体、核糖体 B.核糖体、细胞核、核糖体
C.核糖体、核糖体、细胞核 D.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1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 ... 相对性状的是(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12、一只杂合白羊产生的 80 万个精子中含隐性基因的有( )
A.80 万 B.40 万 C.20 万 D.10 万
13、若基因 R 控制红色性状,r 控制向色性状,则基因型为 Rr 的个体自交,在下一代中出
现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 )
A.RR:Rr:rr=1:2:l B.RR:Rr:rr=1:3:l
C.RR:Rr=3:1 D.Rr:rr=2:1
14、如果一对正常大妇生了一白化病女儿和一正常的儿子,这儿子是纯合子的儿率( )
A.1/2 B.1/3 C.1/6 D.1/12
32 P 32 P
3H
3H
15 N 15 N 15 N
1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 利 aaBB),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基因型
为 AABB 的个体占总数的( )
A.1/16 B.9/16 C.4/16 D.3/16
16、(接上题)F2 中纯合子占总数的( )
A.1/16 B.9/16 C.4/16 D.3/16
17、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和 AaBB 的两个亲本相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在后代表现型的比
例是( )
A.9:3: 3 :1 B.3:1:3:1 C.3: 1 D.1:l
18、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是( )
A.X BXb B.X BXB C.X b X b D.X BY
19、红眼雄果蝇(X AY)和白眼雌果蝇(X aXa)交配,F 1共有果蝇 50 只,其中红眼雄果蝇有( )
A.50 只 B.25 只 C.10 只 D.0 只
20、由于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改变 D.染色体数目增减
21、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花药离体培养所得剑的植株是( )
A.六倍体 B.四倍体 C.二倍体 D.单倍体
22、普通小麦(八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 42 条,它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 )
A.7 条 B.21 条 C.42 条 D.84 条
23、下列属于人类遗传病的是( )
A.白化病 B.蛔虫病 C.烫伤 D.流感
2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
A.近亲结婚一定使后代患遗传病
B.近亲结婚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大
C.近亲结婚违反社会的伦理道德
D.人类遗传病都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
25、生活在一个人森林里的所有啄木鸟共同组成( )
A.生物圈 B.一个种群 C.一个群落 D.一个生态系统
26、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 )
A.自然选择 B.变异 C.遗传 D.繁殖
27、在某个种群中随机抽样 100 个个体,已知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个体数分别为 26、60 和
14 个,则基因 A 的基因频率为( )
A.44% B.60% C.40% D.56%
28、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
29、东北虎和华南虎分别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经过长期的隔离,成为两个不
同的虎亚种,这种隔离属于( )
A.化学隔离 B.形态隔离 C.地理隔离 D.生殖隔离
30、使用某种农约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就越来越差的
原因是( )
A.害虫对农约进行了定向选择 B.害虫对农约产生了定向变异
C.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31、下列各种因素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蝗虫 B.温度 C.蚜虫 D.鼠
32、大肠杆菌中的某些种类生活在人的人肠内,吸取养料,同时可合成一些维生素供人需要。
这些人肠杆菌与人的关系是( )
A.且利共生 B.捕食 C.寄生 D.竞争
33、右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二图表示
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34、下列实验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海洋中的全部鱼
B.一片草地里的跳蝻和蝗虫
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
D.一个池塘中的藻类、鱼类、红菌、蚌、水生昆虫等全部生物
35、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二种类型,其中属增长型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只有丙 D.只有甲
36、在对桂林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
获并标记 150 只麻雀,数日后又捕获 100 只,其中
有标记的 10 只。请推算该种群的数量约为( )
A.150 B.1000 C.15000 D.1500
37、下列图示中,表示种群在无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38、在森林中,高大的乔木占据森林的上层,往下依次是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这体现群落
的( )
A.左右结构 B.前后结构
C.水平结构 D.垂直结构
39、一个池塘中,水草、虾、鱼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彼此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一条食物链
40、下列各项中,能成为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B.植物→兔→羊→猎豹
C.植物→鼠→蛇→猫头鹰 D.草→鼠→猫头鹰
4l、在“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这条食物链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是( )
A.绿色植物 B.蝉 C.螳螂 D.黄雀
42、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全部依靠吃鱼来
增加体重,那么体重每增加 1 千克,间接消耗植物的量至少为( )
A.1000 千克 B.625 千克 C.125 千克 D.50 千克
43、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苔原生态系统
44、热带雨林生态系自动调节能力很强不容易被破坏的原因是( )
A.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 B.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C.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
45、关于生物圈稳态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 ... 的是( )
A.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提供正常运转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C.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人类的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
4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是指( )
A.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 B.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
C.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47、大气中的碳以什么样的形式前通过什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
A.CO 2和光合作用 B.碳酸盐和呼吸作用
C.CO 2和呼吸作用 D.含碳有机物和光合作用
48、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农药污染 B.CO 2过多
C.空气中 SO 2含量过高,超过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 D.火山爆发
4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 酸雨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的是( )
A.使水体酸化 B.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
C.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 D.转变成蛋白质等有机物
50、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对捕
杀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别属于( )
A.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B.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C.自然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D.就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每空 2 分)
51、图 5 是 DNA 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
(2)图中碱基对是通过____键相迎接的。碱基对的形成
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3)图中④的名称是_________。
(4)_____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
52、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 R 和 r 控制的,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
试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圆粒 皱粒
甲 皱粒×皱粒 0 102
乙 圆粒×圆粒 125 40
丙 圆粒×皱粒 152 141
(1)据表可判定豌豆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
(2)丙组杂交组合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53、右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简化了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它在食物链中属于第__营养级。
(2)蟾蜍和稻苞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该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
其中,蛇属于第_______营养级,是_______级消费者。
(4)往这个食物阿中,蛇共有___________个营养级。
54、右图为一红绿色盲遗传系谱,据图同答:
(设控制色觉的基因为 B、b)
(I)Ⅲ7 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的______________。
(2) II 5 和 II6 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
(3)II 5 和Ⅱ6 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__,
是色盲女孩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
55、图 3 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作用,②表示_______作用。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的。
(3)在生物群落中,碳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
(4)由于人类的活动,打破了生物群中碳循环的平衡,
使大气中 CO 2含量迅速增加,形成“________效应”,
导致气温升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50 题,共 5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每空 2 分)
51、(1)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53、(1)_____________营养级。(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是_______级消费者。(4)________个营养级。
54、(I)IIl7 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的______________。
(2) II 5 和 IIl6 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55、(1)_________作用,_________作用。
(2)__________形式进行的。(3)_________形式存在。(4) “________效应”。
答案
一、选择题(共 50 题,共 5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A A C C B A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A B A C C A D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A B B A D D C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B D D D B D C 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D C A B D C A C D A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每空 2 分)
5l、(1)① 脱氧核糖 ,② 胞嘧啶 。
(2) 氢 键。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
(3)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
(4) 碱基对 。
52、(1) 圆粒 。(2) Rr×rr。
53、(1) 生产者 , 一 营养级。(2) 捕食 。
(3) 水稻→小鸟→蛇 。
三 营养级,是 次 级消费者。(4) 2 个营养级。
54、(1)IIl7 的致病基因来自 I 代的 l 。
(2) II5 和 II6 的基因型分别为 X BXb和 X BY 。
(3) 1/4 , 0 。
55、(1) 光合 作用, 呼吸 作用。
(2) CO 2 形式进行的。(3) 含碳的有机物 形式存在。(4)“ 温室效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