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除”法护航就业创业路
——拓宽渠道做“加法”
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2023届大学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58万人。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多地多部门进一步深挖岗位潜力、拓宽就业渠道。
在山东青岛,2022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工作日前圆满结束。106名高校毕业生奔赴基层各个岗位,正式开始了为期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助企纾困做“减法”
“受疫情影响,公司多个项目回款进度迟缓,资金周转面临难题。通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我们节约了一半的利息,实实在在地缓解了资金困难,保障了员工工资,稳定了就业岗位。”四川上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舒娥说。
助企就是稳岗。今年以来,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多地更加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打出“降、缓、扩、返、补、促”政策组合拳。
青海省提升“直补快办”“免申即享”等政策落实的力度、速度和精度,确保社保补贴、稳岗扩岗等政策应享尽享、应享快享。北京市拓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受益范围,从原来的招用毕业年度北京市高校毕业生扩大至2022年毕业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鼓励创业做“乘法”
日前,由人社部等部门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山东省青岛市圆满落幕,此次大赛共产生一等奖10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50个、优秀奖60个,由人社部授予“全国优秀创业创新项目”称号。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成为就业扩容提质的重要方向。
“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快速发展,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成为就业的重要选择,加之有关部门出台系列举措支持新就业形态,进一步拓宽灵活就业渠道,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说。
——打通堵点做“除法”
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做好不断线服务……面对求职中存在的各种困难,有关部门在打通就业堵点上下功夫,着力消除就业障碍、简化就业手续、提升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