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2023年7月份第二期“周文明标兵”名单发布

  日前,唐山市“文明标兵”评选发布组委会办公室公布了2023年7月份第二期“周文明标兵”名单。他们是:

  1.帮助走失老人回家的出租车司机 薛立国

  2.ICU里的“生命守护者” 李静

  3.温情服务的城管队长 魏星

  4.意志坚强、舞出人生的运动健将 杨艳艳

  5.扎根山区、醉心教育的乡村教师 王丹琪

  6.乐观积极、勇挑重担的基层骨干 李颖

  7.用大爱诠释大善的勇毅小伙 李景伟

  8.真情献桑榆、爱心暖夕阳的康养人 闫冬梅

  9.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 李小娇

  10.实干担当显初心的驻村干部 吕俊汐

  11.以爱伊始、有爱博恩的幼教人 王瑭

  12.心系农业发展的帮农人 郭树军

  13.照顾高位截瘫叔叔30余年的好侄女 刘晶晶

  14.用镜头传递美好的社区居民 冬博征

  15.路遇车祸出手相救的热心人 鲁海林

  16.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医生 韩畅

  17.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倾心奉献的园丁 郑建如

  18.退役不褪色的诚信好男儿 韩强

  19.为村谋实策、解难题的干部 张志强

  20.以学生为本的好教师 黄丽艳

  7月份第二期“周文明标兵”事迹

  帮助走失老人回家的出租车司机

  薛立国

  

  薛立国,开平区开平街道东城绿庭第一社区居民。6月9日,薛立国驾驶出租车行驶到西电路附近,看见一位老人茫然站在路边。当天气温很高又是中午时分,薛立国下车询问,发现这位老人表达不太清楚,不知道家在哪,也不知道家人电话。薛立国把老人扶上车后,先后来到银丰路派出所、梁家屯派出所、福乐园派出所,最后通过福乐园居委会找到了老人的具体住址,将其安全送回家时已经是下午2点30分。在将近3小时的寻找过程中,薛立国不辞辛劳、不计回报地帮助老人安全回到家中,他的助人举动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ICU里的“生命守护者”

  李静

  

  李静,遵化市人民医院ICU病房护士。在工作中,她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素养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专业精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常加班加点,主动配合护士长搞好科室管理,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与年轻护士分享。ICU的病人病情危重,任何一环都不能有细小的疏忽,为此她每天早早来到病房,为病人仔细做护理检查,翻身、拍背、吸痰,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ICU曾收治了一位无名患者,疾病缠身,只穿了一件又脏又旧的衬衣,李静主动为患者购买补品,还从家里拿来衣物,为患者洗头、擦身、更换衣服。看到对方感激又无助的表情,李静笑着表示:“你就把我当做亲人看就行了。”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她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位病人,把奉献当成了一种莫大的幸福。

  温情服务的城管队长

  魏星

  

  魏星,迁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一中队副中队长。秉承“心系群众、服务大众”的原则,他文明执法,温情服务。为了提升市场的知晓率,魏星大胆创新,变身业余主播,自学剪辑和拍摄,购买直播设备,为夜市宣传、引流,力所能及地解决商户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解答直播间网友关心的各种问题。每天规范商户经营秩序的同时,他还帮助介绍各个摊位特色,推荐各种商品。他用自己的工作理念建立起城管与商户之间的信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意志坚强、舞出人生的运动健将

  杨艳艳

  

  杨艳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街道办事处益民园小区居民。她曾经是一名舞蹈演员,因车祸导致下肢截瘫。但她没有放弃,在父母的鼓励下很快走出阴影,凭借坚强意志,刻苦训练轮椅篮球,在不懈努力下先后进入省队、国家集训队,最终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作为一名专业舞蹈工作者,她没有因为残障而自暴自弃,多年来陆续参加了多场舞蹈比赛和电视节目,并获得省级轮椅健身操比赛冠军。她乐于助人,在组建自己的幸福家庭后,于2014年开始创业,并一直在帮助残疾人就业。她自强不息,意志坚强,在轮椅上舞出了自己美丽的人生。

  扎根山区、醉心教育的乡村教师

  王丹琪

  

  王丹琪,丰润区姜家营镇中学教师。为实现心中的教师梦,十年前她辞去国企工作,走入大山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最初执教的小学地处山脚下,条件非常艰苦,特别是冬天做饭需要凿冰取水,大雪封山时只能步行从镇里走到学校,但这些困难从未浇灭她心中的那团热火。王丹琪主动申请接手全镇倒数第一的班级,她对学生逐个探访,了解到班里留守儿童居多,便将学生们结成小组,鼓励大家共同进步,经过不懈努力班级期末成绩一跃到了全镇第4名。在学校,她几乎没有请过假,婚礼当天的宴席还未散,她就急忙搭乘唯一一趟班车返回了学校。王丹琪以“螺丝钉”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乡村教育的动人诗篇。

  乐观积极、勇挑重担的基层骨干

  李颖

  

  李颖,路北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卫计办主任。工作中,她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在街道“一老一幼”工作的推进中,她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加班加点钻研政策,实地考察积极创新,她结合社区实际设计打造了两个儿童成长驿站成为区级试点,为辖区开展儿童成长服务工作开辟了先河。她积极乐观,担当奉献,2022年因病手术期间,疫情防控任务重,作为街道骨干,她不顾伤口未愈连夜上岗投入工作,平时一天要打上百个电话,嗓子哑得都说不出话,时常要忙碌到凌晨三四点。由于术后长时间劳累,使得本就没愈合的伤口疼痛难忍,她靠着止疼药一直咬牙坚持,面对同事的关心,她总是说:“我没事,说好了大家一起携手共进退,现在就是实践诺言的时候。”

  用大爱诠释大善的勇毅小伙

  李景伟

  

  李景伟,滦南县友谊路街道千禧和平社区居民。6月21日晚,李景伟与朋友在北河公园散步,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他闻声向水面望去,看到有人在水里挣扎,便迅速跑去跳进水里救人,朋友一边拨打110和120电话,一边用手电筒光指引李景伟救人上岸。李景伟用尽全身力气,一边安抚落水者,一边将其拖到了岸上,并在120救护车赶到后将其送至医院。后经公安干警对现场记录和勘测发现,救人处水深达11米,李景伟则表示:“当时顾不得水深水浅了,早一秒进水,落水者距离危险就少一秒。”

  真情献桑榆、爱心暖夕阳的康养人

  闫冬梅

  

  闫冬梅,曹妃甸区第三农场人。为了帮助到更多的老人,她于2015年创办老年公寓。一次走访,闫冬梅了解到某村一对年迈残疾老人无儿无女,行动十分不便,三餐无法保障,她决定救助两位老人,安排工作人员把老人背上汽车,接到了老年公寓。闫冬梅十分关注农场周边的孤寡老人,时常安排工作人员为那些在家中行动不便、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上门服务。为了能让老年公寓办得更好,她还自己办起了服装加工厂,用来贴补老年公寓费用。她每天早出晚归,一边照看老年公寓,一边还要在厂里奔波。闫冬梅常说,一定会将老年公寓越办越好,与天下儿女共同尽孝,让入住的老人幸福、健康地乐享生活。

  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

  李小娇

  

  李小娇,迁安市帝都旺府小区居民。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组织,发起了“爱老敬老”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还每月坚持下乡帮扶困境儿童。五重安镇某中学的郭同学没有母亲,哥哥智障,父亲身体有疾无劳动能力,家里种地收入微薄。郭同学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李小娇有感于孩子的坚强上进,主动承担起帮扶责任,每月为其提供240元助学款,还定期为她送去衣服、鞋子以及学习用具等。李小娇还时刻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帮助她解决青春期成长中的困惑。在爱老敬老活动中,李小娇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落实在行动中,每月走进革命老区看望烈属、孤寡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平均每年捐款捐物一万多元。

  实干担当显初心的驻村干部

  吕俊汐

  

  吕俊汐,驻乐亭县大相各庄镇李家寺村第一书记。他找准工作切入点,以实际行动推动该村乡村振兴建设。他多次带领工作队员到北京新发地稳定销售渠道,考察新品种、新技术,还成功引进了油桃新品种,仅此一项帮助村民增收10万元以上。他筹措资金10万元,对村活动场所进行规范建设,精心打造了宣教一体的文化墙540平方米,协调资金130余万元进行路面硬化1400米,栽植各种绿化树木1900株,打造美丽庭院23个。他诚邀唐山市中心医院专家团队到村开展义诊活动,惠及本村和邻村村民,帮助弱势群体,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以爱伊始、有爱博恩的幼教人

  王瑭

  

  王瑭,唐山市第四幼儿园教师。14年如一日,她用真心和爱心呵护每一名幼儿,刚上小班的孩子们不适应集体生活,她耐心地哄掉眼泪的孩子,还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给班上衣服湿的孩子替换,悉心照料每一个孩子。她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用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幼儿园健康成长。她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每天都会找家长沟通,了解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一起探讨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策略,针对不同孩子的发展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春风化雨细无声,在她的班级,永远洋溢着一股爱的暖流。

  心系农业发展的帮农人

  郭树军

  

  郭树军,迁西县农业产业协会会长。他邀请相关行业讲师、协会骨干会员,开展板栗剪枝嫁接、豆类红薯种植、栗蘑栽培等培训50多场,组织会员外出学习考察十多次,并带领会员积极参与县内重大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充分发挥了协会的纽带作用。在协会发展壮大的同时,他还带领会员爱心助学500多人。近年来,他发现直播带货可以为农产品打开新销路,便从各地邀请老师为会员讲授短视频拍摄、制作和电商销售等技能,让农产品转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销售模式,为农户打开了更大的市场。

  照顾高位截瘫叔叔30余年的好侄女

  刘晶晶

  

  刘晶晶,唐山冀东水泥外加剂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她年幼时,叔叔因意外事故造成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毅然承担起照料截瘫弟弟的责任,刘晶晶是家里的独生女,却没有一丝娇气,从七八岁起,她就为叔叔按摩捶背、端屎倒尿,默默帮父母分担。成家后,她的爱人长期在外地工作,她既要教育和照料两个孩子,又要完成单位繁忙的工作,生活中的琐碎事务都压到了她一个人身上。当听说干细胞治疗有希望让叔叔重新站起来时,她四处奔走联系,叔叔多次生病住院期间,她长期在身边服侍。30多年来,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也从小养成了孝老爱亲、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的好习惯,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用镜头传递美好的社区居民

  冬博征

  

  冬博征,路南区友谊街道友谊里社区居民。作为摄影爱好者,多年来他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了几万张记录唐山发展的照片,并通过网络将唐山的变迁与美好传递给更多的人,得到全国上万名粉丝关注和几十万网友点赞。退休后,冬博征发挥共产党员模范作用,主动协助社区治安巡逻,并发挥自己特长,把居民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社区义诊、党员志愿服务、敬老孝老等活动拍成照片做成专栏弘扬正能量。他还组织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免费为社区和居民拍摄纪念照,义务为摄影爱好者指导拍摄技巧并分享视频制作方面的经验。冬博征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瞬间,留住了太多真情和美好。

  路遇车祸出手相救的热心人

  鲁海林

  

  鲁海林,国家税务总局遵化市税务局职工。6月2日上午,他开车返回遵化市区,途经某村时发现一位老大姐被车剐蹭,倒在路中间,头部侧方有血迹。事故现场来往车辆较少,肇事车主也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鲁海林见状,立刻上前帮忙,在拨打120电话后将老大姐轻轻扶起,用纸巾为其止血,并安抚伤者情绪,在了解到大姐家人的联系方式后,迅速拨打了家属电话。此时救护车也赶到了现场,在协助医护人员救助伤者之后,鲁海林才放心离开。回到单位,鲁海林没有提及此事,老大姐的家人向其单位打来致谢电话后,他的事迹才被大家知晓,鲁海林则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谁遇到都会帮一把。”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医生

  韩畅

  

  韩畅,丰南区小集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医生。6月25日,韩畅与朋友途经南湖大道时,看见一位老人栽倒在辅路护栏上,一旁有一辆电动车倒在地上。韩畅马上停车,上前察看情况,发现老人虽没有外伤,但已经昏迷,他立即拨打120和110电话,并与朋友把老人抬到平地处躺下,密切观察老人生命体征。发现老人口唇发紫、颜面发白时,韩畅立即对老人进行了心肺复苏,大概三五分钟后老人恢复了呼吸。此时120救护车也已赶到,把老人护送上车后韩畅才离开,此时他才发现自己因做心肺复苏时双腿跪地,膝盖早已磨破红肿。

  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倾心奉献的园丁

  郑建如

  

  郑建如,玉田县林头屯乡老君屯中心小学教师。从教多年,她履职尽责、甘于奉献。把关爱渗透到教学的日常,是她对自己的要求。班里有一名坐轮椅上学的学生,郑建如在课上积极关注这名学生的听课状态,课下照顾这个孩子接水、上厕所。期末复习的时候,该同学得了肺炎,不得已要离校医治,出院后郑建如每天放学都会给她补课,让这位同学在期末检测中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工作之余,郑建如认真参加校内外各类培训活动,潜心钻研,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力争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退役不褪色的诚信好男儿

  韩强

  

  韩强,路南区学南街道橡湖社区天鹅湖小区居民。他经营了一家商店,对商品的选购、运输和销售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销售商品货真价实,居民购物不满意时可随时退货退款,老年人和身体不便的人群还可送货上门。不久前一位顾客急着赶飞机将装有银行卡、证件和机票的手包遗落店内,韩强通过物业几经辗转找到了顾客的家庭住址,将手包送到了其家人手上。韩强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行得到了周边居民的赞扬和夸奖,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踏实做事、诚信做人,是我店铺的金字招牌,更是我作为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的坚守。”

  为村谋实策、解难题的干部

  张志强

  

  张志强,海港开发区商务局招商办副主任。他下沉农村,用心用情为村里谋实策、解难题。在成立村“爱心”困难帮扶基金后,他牵线多家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19500元,为需要帮助的村民撑起了“关爱伞”。他帮助村里成立商贸公司,与其他公司签订砂石料供应合同,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并修缮清理了村内及田地排水沟,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2000米及石板路1条,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联系专业绿化技术人员免费给村里的树木养护人员培训,帮助村集体闲置的三亩土地栽植绿植并联系收购方,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他还为村里95岁的老党员、五保户、低保户家庭等送去生活用品,累计开展帮扶活动10余次。

  以学生为本的好教师

  黄丽艳

  

  黄丽艳,玉田县玉田镇育才小学教师。从教27年来,她坚守教学一线,矢志教学改革,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她爱学生如子女,视事业如家业,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她从培养和建立新型师生平等关系入手,寻找开启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在知人的基础上教书育人。她的学生既敬重她,又格外亲近她,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说,也正是如此,她谆谆教诲的话语总能说到学生的心坎上。她认真学习新课标,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的不同,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得到了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来源:“唐山+”客户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