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迎来反转?《承诺书》有违反垄断法,中汽协已删除相关承诺

  16家车企联合签署《承诺书》,抵制价格战一事,发生了新的反转。

  7月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一则声明,宣布此前中汽协组织16家汽车企业共同发布的《承诺书》中,关于“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涉及“价格”表述,表意不当,有违《反垄断法》精神,现已经将上述表款从承诺书中删除。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其中包括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这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包括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重汽、奇瑞、江淮、吉利、长城、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以及特斯拉在内的16家车企所签署的《承诺书》,只剩下了“不夸大宣传、不虚假宣传,坚持打造高质量产品,以及积极旅行社会责任”等条约的约束。

  

  换句话说,在抵制价格战放方面,《承诺书》事实上已经不具备任何约束力。事实上,从《承诺书》签署以来的这三天“反复转折”来看,《承诺书》对于车企调整价格的约束力,本就不大。

  就在《承诺书》签署的第二天,7月7日,作为联名签署《承诺书》的16家车企之一,特斯拉就针对Model 3/Y推出了引荐奖励活动。

  根据活动规则,成功引荐好友下单并在有效期内提车,购车人就可获得3500元引荐奖励(可用于抵扣车辆尾款),以及90天免费试用特斯拉增强版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福利。在外界看来,虽然这并非特斯拉直接降价,但本质上却是一种变相的“降价”。

  

  而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采取直营模式的新势力汽车品牌之外,大部分传统汽车企业的经销商模式,普遍在终端有着不同程度的优惠和补贴。

  今年一季度,国内车市掀起的价格战浪潮中,就并不仅仅只是厂家的推动。为了促进销量,拿到经销商返利,不少经销商也成为了“价格战”爆发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所以,即便国内主流车企签署了抵制价格战的《承诺书》,但老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承诺书》的签署不仅不具备强制的约束力,而且也无法左右车企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调整补贴模式。

  

  今年,正值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承诺书》的一波三折,事实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市场竞争的激烈。而今,《承诺书》已经删除了关于价格的约束条款,可以想像的是,接下来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无疑还将进一步白热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