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山东泥瓦匠瞒家人参加高考,54岁大学毕业,无人录用重返工地

  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

  然而,人生很多时候都是我命由天不由我,怎么可能不留遗憾?遗憾堆积在心,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弥补。

  

  在山东就有这样一位有理想的泥瓦匠,他为了弥补自己年轻时候的遗憾,毅然选择在年过半百的时候参加高考、重返校园。

  他的这一选择是对还是错呢?

  这名泥瓦匠名叫郇政华,他被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的那一年已经51岁。不过,他同于某些因为历史原因而造成的高龄大学生,年轻的时候赶上了特殊时期,没有机会参加高考。

  

  老郇年轻的时候,其实是正儿八经地参加过一次高考的。

  那是1987年,20岁的老郇一出考场就哭了。他是家里的长子,打小学习就好,父亲对他的期望也最大。

  可这次考试,因为眼疾越发严重了,他连试卷上的题目文字都看不清楚,又如何能答对?

  

  他知道,这次高考铁定是废了,考不中了。

  高考放榜的那段日子,老郇躺在床上整整三天,茶饭不思。他想着,若是眼疾好了,让他再来一次,他一定能考中大学。

  可那个时候,并不流行重考和复读。而且,老郇家里穷到揭不开锅了,弟弟妹妹还要上学。

  

  家里人咬牙供他读到高中毕业,已经是十分不容易了。

  现实条件摆在那里,老郇别无选择,只能被迫中断了学习,暂时搁浅了他心中的大学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外出打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何况老郇是家里第一个走出来的人,在城里无亲无故,根本找不到什么好活计。为了生活,收破烂、卖吃的、倒煤球,老郇都干过,可都没赚到钱。

  没得办法的老郇,最后只能去工地,搬砖、推小车、学做泥瓦工……

  

  工地上的活儿虽然又苦又累,说出去也不体面,但收入还是不错的。老郇攒了一笔钱,在25岁那年结了婚,成了家。

  随后几年,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老郇一直在工地里干活。

  賺钱养家的同时,老郇也没放弃读书看报和学习。

  他也没有花钱去买书订报,而是捡废品从废品站换一些旧书旧报拿回家看。看着自己觉得好的、喜欢的文章,他就把它们减下来珍藏。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再后来女儿学业有成,儿子也考上了大学,老郇肩上的担子也轻了些,那一直埋藏在心底的大学梦便浮了起来。

  他偷偷地把两个孩子高中时的旧课本带到了工地上,利用打工之余的时间重新学习。

  2018年的6月,老郇从工地请假去参加了高考,差点儿被考场保安拦在了门外。因为他看着实在不像是考生,更像是考生家长。即便他拿出了自己的准考证,保安还是看了又看。

  

  高考三天,工地上的活儿耽误了不少,所以一考完他就忙着回工地干活儿。

  毕竟人到中年了,又只有工作之余的零散时间自学,老郇的高考成绩没有够上本科线,但过了专科线。

  参加高考这事儿,他没有一直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儿女。

  直到后来,他自己没时间去填报志愿,最后一天才终于告诉了自己的女儿,并让她帮自己填报了志愿。女儿也不认为自己父亲真的会去读书,所以也没告诉其他人。

  

  直到老郇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里,妻子杨翠柳才知道他背着自己干了件大事儿。

  考大学说起来是个人的事情,但此时的老郇毕竟上有老下有小,他又是家里的经济支撑。

  如今考上了,但去不去上这个大学,还真不是他一个人决定就了事的。

  妻子杨翠柳持反对意见,儿子女儿也觉得没那个必要。

  

  家里唯一不反对老郇的,是他七十岁的老父亲。但老父亲也说了:家里的情况你清楚,你想上学就要自己解决自己的经济需求。

  2018年9月5日是学校报到的时间,之前跟家人说到淄博去打工的老郇,悄悄来到了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报到。

  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旧婆罗衫,提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行李箱,负责接待的老师直接问他:孩子在哪儿?

  当知道他本人是报到的新生的时候,老师还特地领着他去见了学校领导,以做确认。老郇的同学们都比他小了几十岁,室友们都亲切地喊他“大爷”。

  老郇很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上课听讲总是同学里最积极认真的一个。

  

  他在学校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每当周末放假同学们出去玩乐的时候,老郇总是一个人泡在图书馆看书。

  除了专业书籍,老郇也爱看文学读物,他很享受坐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光。

  老话说纸包不住火,开学十多天后,家里人也都知道了老郇上学的事。

  妻子用各种借口喊老郇回家,阻拦他上学。因为老郇不干活儿,家里的收入就少了一大头。

  一向不跟妻子闹别扭的老郇,在这件事上史无前例的固执,他坚持要读完大学。

  

  然而,一个月后,老郇终于还是向现实妥协了,他收拾好自己的铺盖卷儿,悄悄离开了学校。

  家里需要钱,一大家子人等着老郇赚钱养活,老郇还是回到了工地上。

  人在工地上,心却放不下学校的学习,老郇打电话请室友帮忙把自己的课本寄到了工地上,每天下工之后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学。

  他想着自学一点是一点,这样以后再回到学校的时候,才不会落下太多。

  为了节省开支,工地管饭的时候,老郇绝不会自己花钱买吃的。

  

  如果工地不管饭,老郇基本就是买两个馒头就咸菜凑合着吃。

  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干活,晚上七八点回到出租屋,趴在灯下学习到十点以后再睡觉。

  有记者采访老郇,进到他和室友合租的出租屋。

  屋内阴冷潮湿,只有两张用木板和砖头搭建起来的床和一张破旧的小书桌。小书桌上铺着防潮的硬纸板,硬纸板上面摆满了老郇的书本。

  房间里没有凳子,桌子旁只一块垫着坐垫的空心砖,那就是老郇每晚学习的所在。

  

  媒体报道了老郇的情况之后,学校领导也被老郇的好学精神感动。他们对老郇进行了特案处理,减免了他三年的学费,还免费给他提供全部生活用品。

  老郇再次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大学校园,继续他未尽的学业。

  家人看到了老郇学习的决心,便也不再喊他回家了。为了赚钱贴补家用,让家人放心,也让自己安心。

  老郇利用自己的寒暑假,干工地上最苦最累的活儿,拼命赚钱,然后把赚的钱统统寄回家给妻子。假期一结束,老郇就回到学习,努力吸取知识养分。

  

  2020年疫情期间,学校改上网课。

  老郇则又回到了工地上,半天干活賺钱,晚上观看网课回放。

  老郇年纪虽大,却是一个好学生。大学三年,成绩基本都是系里的第一名。

  2021年6月底,老郇终于大学毕业了。

  而就在领取毕业证的前一天,女儿生了个大胖小子,老郇升级当外公了。

  

  老郇终于拿到了毕业证,他和同学们在校园里拍下了一张合照,圆满结束了他的大学生活。

  校园生活结束了,老郇回到了现实。同学们纷纷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老郇投出去的简历却都没有回音。

  毕竟他已经54岁了,马上就是退休的年龄了,面对这样的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也不知道能安排什么样的岗位呀。

  老郇再次回到了工地上,回到了他曾经的工友中。工友们也都知道老郇上大学的事儿,有的表示理解,有的表示不理解。

  

  但甭管理不理解,工友们都表示自己打心底佩服老郇,因为他能够走到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的。

  偶尔饭后休息时间,大伙儿也会笑着让老郇给他们讲讲他的大学生活。

  老郇在大学里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谈谈恋爱、喝喝咖啡、打打游戏什么的丰富多彩。

  所以,每当这个时候,老郇就会说起大学里的图书馆是多么的美好。想来,那是他大学三年里最深刻也最惬意的记忆了吧?

  

  老郇的事情,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有的表示: 老郇一把年纪了,还想着去念大学,完全就是瞎耽误功夫,白白浪费了三年賺钱的时间。

  上完大学又怎么样,并没有逆袭,不还是回到工地上来拼老命、卖苦力?

  那一纸大学毕业文凭不过是锁进抽屉的一张废纸。

  

  而且,他选择上大学的时候,上有年逾古稀的父母要赡养,下有还在上学读书的儿子要钱花。

  他的家庭环境,并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基础,让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弥补自己内心的缺憾。

  从这个层面来说,老郇做出这个选择,是自私的,对家庭不负责任的。

  

  有的则表示: 老郇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有什么不对?

  上有老下有小就不能追求梦想了吗? 老郇一路走来,都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让人生不留遗憾。

  他如果没有勇气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走进大学校园,那他的人生就只有无止尽的工地生活。

  

  如今大学毕业了,虽说暂时来看,那一纸文凭并未改变他的工作环境,但他的人生多了三年不一样的体验,他再不会因为没上大学而遗憾。

  如果没上大学,老郇只是万千泥瓦工中的一个。如今上了大学,他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老郇。

  老郇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是个值得敬佩的人。

  

  还有的则表示:老郇拿到的只是大专文凭,若是他拿到的是本科文凭,那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毕竟现在很多就业单位都要求本科以上文凭。

  不过老郇一直在工地上工作,学的又是建筑工程,过两年,他可以努力再考一个建筑师相关的证书,那应该就会不同了。

  

  现在科技和医疗发达了,人类的寿命普遍增长了,很多人都活到了八九十岁甚至一百多岁。

  六十多岁、七十多岁还活跃在专业领域的人,比比皆是。

  老郇如今才五十多岁,完全不算老,他还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而老王自己也认为读大学的三年时光很值得,虽然少挣了钱,却弥补了自己的缺憾。

  

  他如今的工作没变,但思维的方法变了。

  待到自己80岁的那一天,他还可以同自己的孙辈讲自己那三年的大学时光,这样一想,就很值得了。

  刘邦四十七岁聚众起义;吴承恩七十二岁撰写西游记;姜太公八十岁得遇周文王……

  坚持梦想,大器晚成的人,自古有之。人生在世何必给自己设限?

  不登泰山,永远体味不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有的人活着,却死在了二十五岁。

  因为他年纪轻轻就躺下了,躺平了,躺得一动不动。不谈梦想,不谈追求,只守着逐年递增的年岁。

  没有故事,没有逆袭,等到长眠地下的前一刻,才惊觉自己的一生比这苍白的岁月还要苍白。

  然后梗着脖子说一句: 人生苦短。

  

  54岁获得大学文凭,有什么意义? 它宣告着一段遗憾的结束,也宣告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老郇再不用从别人的口中去听说大学的模样,他有自己的大学生活。

  相较于身边的工友,他有了一段别人都没有过的人生体验。

  从前是他羡慕别人,如今是他接受别人羡慕的目光。

  

  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不值得提倡。

  但坚持梦想,不畏困难,值得敬佩。

  如果你还有心,如果梦想还在,别被年龄束缚,别停下追梦的脚步。

  不设限的人生,是真正的人生,也是值得拥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