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政法实践」用活新时代“枫桥经验 ” 谱写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篇章
黑河市逊克县新鄂乡是以鄂伦春民族为主体,达、蒙、满、汉等多个民族共居的民族乡。近年来,新鄂乡活学活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民族乡矛盾纠纷化解的新途径,使该乡矛盾纠纷逐年递减,截至2022年下降到14件,同时,群众对于诉求办理满意率攀升至100%,实现了矛盾纠纷零信访。
加强党建引领
筑牢前沿阵地“桥头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新鄂乡突出发挥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民族群众、领导乡村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建立平安鄂乡创建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任组长,将乡干部及驻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全部纳为成员,构建了全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责任主体。二是构建“鄂乡党建+”民族乡红色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的“引领者”“践行者”作用,落实包保责任制,运用“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村党员包户”的治理模式,聚焦家庭婚恋、邻里关系、土地权属等各类矛盾纠纷,下村进组入户,亮身份、担责任,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真正成为“主心骨”“顶梁柱”。
加强排查发现
做好矛盾纠纷“探测器”
新鄂乡按照抓早、抓少、抓苗头原则,及时排查掌握本辖区矛盾纠纷动态,做好矛盾纠纷发现的“千里眼”“顺风耳”以及社情民意“体温表”。一是强化问题排查的广度。乡包村干部、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包村组党员干部按照分管的片区每天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和收集,努力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处理”,切实增强矛盾纠纷的发现能力,筑牢发现问题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强化问题排查的深度。认真分析辖区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以家庭婚恋、邻里关系、土地权属等矛盾纠纷和精神病患者、性格偏执、酗酒等人员为重点,全面梳理有积怨、易激化的突出矛盾纠纷,进行逐一研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三是强化源头预防。乡村两级干部借着防火、扶贫等各类工作机会,“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主动到居民家中沟通交流,特别是对病灾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家庭,给予关怀帮助,及时发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的发生。
加强多方联动
打好多元化解“组合拳”
新鄂乡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为目标,围绕群众身边易发多发的矛盾纠纷,实现了排查一起、调处一起、化解一起。一是坚持依法从快解决。按照“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原则,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采取及时调处、现场调处的方式,做到不推诿、不拖延、不留隐患。二是强化部门联动调处。针对家庭婚恋、邻里关系、土地权属等“重点”“热点”问题,发挥乡镇平安办牵头抓总作用,联合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进行共同调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三是多元化解调处。新鄂乡根据鄂伦春族民族习惯和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在鄂伦春族各家系中挑选德高望重、有影响力的12名群众充实到乡村两级人民调解队伍,进一步充实了矛盾纠纷化解力量,确保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多年来,新鄂乡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启发下,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上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良方,确保了民族乡长期的和谐安定,建设了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