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攻防易位西北变天,汉族精英急急入关中西亚伊斯兰文明乘隙而入

  原标题:攻防易位西北变天,汉族精英急急入关中西亚伊斯兰文明乘隙而入

  西北地缘战略核心在甘肃

  西北地缘战略核心在甘肃,这是其历史、地理、文化共同决定的。

  甘肃是西北历史底蕴最深厚的省份,7000年看甘肃,向前有连续3000年的连续4期仰韶文化,向东有夏、周、秦、唐发祥的光辉历程,向西有纳入吐蕃、西域、蒙古的拓展之路。

  甘肃座中而六联,是巴蜀、陕宁、晋蒙、西域、吐蕃多文明、多文化交通交融中心。

  甘肃东部是中华文明发祥之地,深深扎根于陕巴蜀之脊;甘肃西部是中华多民族融合之地,深深融入藏疆蒙之腹。

  甘肃兴则西北兴,甘肃衰则西北衰;兰州兴则乌鲁木齐、西宁、银川、西安升腾,兰州衰则乌鲁木齐、西宁、银川、西安随之而落。

  舍甘肃投入东部怀抱,关中再无帝王之相

  前面提到夏、周、秦、唐之根均在甘肃,汉承秦制文明从而使关中依靠甘肃而兴。

  东汉、东周、东唐脱甘倾东走向末路,甘肃衰落后关中再无帝王之相。

  舍甘肃而东倾,吐蕃、西域、蒙古渐离渐远。西北汉族东迁后中西亚文明乘隙而入,西域、青海、宁夏由黄渐绿。

  清末民初西北社会生态战略屏障面临撕裂。

  1862年陕甘东干人会盟,欲建立伊斯兰政教一体国家,英俄则武装资助阿古柏、马桂源、马化龙、白彦虎分别在伊犁、西宁、金积堡、董志塬起兵。

  东干人对陕甘汉族展开血腥屠杀,汉族十户九空,损失高达1100万人。

  自1666年西北战略核心西迁兰州后,经过200年经营,兰州-河西走廊、兰州-河湟要塞、兰州-黄河河套谷地已经成为汉文明西进的战略堡垒,在左宗棠西征时汉人团练纷纷起义并加入对东干人的围歼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东干战争以左宗棠平定陕甘而告终,本次战争历时18年可想战争之艰辛。

  欲裂西北必剥夺甘肃历史文明、贫困甘肃经济、东迁甘肃汉族精英

  敌对势力发动的东干战争失败后,国内外反对势力很快就达成一致,矛头直指西北地缘战略核心甘肃。

  首先,亡其种必先亡其史,必须打掉甘肃历史底蕴,剥夺其历史荣耀,失去灵魂的甘肃则是行尸走肉,将西北中心东引更符合战略意图。

  其次,贫困甘肃使其失去自信,迫使汉族精英持续东迁,诱惑留存者改变信仰。

  在水资源方面严格压制甘肃用水,在资本方面严格控制向甘肃投资,让甘肃持续赤贫汉族精英必然东迁,留存者在穷苦中开始怀疑甚至唾弃汉文明,伊斯兰乘隙而入填补汉族精英东迁后的信仰真空。

  积极培养代理人,加快分化、裂化甘肃。青海马步芳和宁夏马鸿魁伊斯兰军政集团成功裂甘,狭长的甘肃腾挪无力逐渐沉俯。

  以乌鲁木齐、西宁、银川为代表的伊斯兰人口集聚区从三面夹击包围兰州之势渐成。

  兵法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三面围之而缺一,令顽敌惶惶撤退有其路,令留存降军有生之念。

  推动西安繁华吸引西北汉族精英加速东撤,新青宁伊斯兰跟踵而入,水到渠成,取兰州如囊中取物。

  至此,河西走廊-兰州,河湟要塞-兰州,黄河河套-兰州,三大战略通道由汉文明西进堡垒变为伊斯兰东进堡垒,西北战略核心攻防易位。

  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滞缓了国内外反对势力分裂西北的进程。

  西北解放军击溃马步芳、马鸿魁及新疆反动势力,解放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再次将甘肃兰州确定了西北战略核心。兰州军区、兰州铁路局机关驻兰州;加快兰州经济发展,兰化、兰炼等一大批重工业集聚;开启周秦文明探源,确立周秦文明在甘肃已经成熟。

  需要警惕的是,国内外反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必然会持续推进剥夺甘肃历史之荣耀、困苦甘肃之经济水源、推动甘肃汉族精英东迁后的信仰真空填补,以待下一次东干战争来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