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强调进一步落实“认房不用认贷”等措施 专家:有利改善居住条件

  人民网北京7月29日电 (记者许维娜、实习生陈梓瑶)当前,房地产政策走向备受各方关注。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召开企业座谈会,就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

  倪虹在会上强调,要继续巩固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态势,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继续做好保交楼工作,加快项目建设交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还是结合近日市场的销售量和价格看,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且恢复缓慢。基于此,在稳增长重要性提高的政策背景下,住建部最新的表态可进一步发挥好稳楼市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的作用,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作为外界观察当前行业形势和探寻未来政策方向的重要窗口,此次会议传递出了重要信号:落实好降低首套住房首付比、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考虑到热点城市刚需集中,换房需求开始主导,此次政策降低成本和门槛,会有效果,但具体的效果,还要看后续各地推进落实的情况,要看金融财税部门后续的政策实施。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目前,多个一二线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在30%甚至更高,部分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仍高于5年期以上LPR。短期来看,一二线城市或进一步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

  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目前,三四线城市无论首套还是二套的首付比例大都已明显下调,这一政策信号对于此类城市的影响力度多体现在心态层面,而非实际操作层面。

  “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的含义在于,还有很多城市没有把首付比例降低到20%,且利率依然高于4.0%。”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预计,在8月上旬前会有一波降首付和降利率操作。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则表示,对于一些楼市暂时供过于求、购房门槛过高的区域城市,后续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有望下调,通过降低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释放需求潜力。但考虑到银行风控,首付比例降幅不能过大,并且需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调控。

  记者注意到,住建部此次提出的“改善性住房换购税减免”,与财政部、税务总局此前的政策一脉相承。

  去年9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居民换购住房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明确提出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

  “此次座谈会强调进一步落实好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预计后续针对换房需求的政策支持将进一步加大。”陈文静称。

  李宇嘉预计,税收政策可能有两个调整方向,一是优化调整非普通住宅认定标准,比如取消总价认定标准;二是热点城市增值税免征期从5年回到2年,降低住房交易成本。

  “降低换房契税和增值税,能够降低刚需和改善的购房成本。”周茂华表示,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需要需求侧调控措施,通过降低改善型购房税费方面成本和负担,以刺激和释放居民改善型住房需求,活跃市场交易,助力房地产市场回暖。

  “此次最值得关注的是‘认房不用认贷’政策。”严跃进表示,可以比较明确地认为,这是对一线城市影响最大的举措。

  以上海为例,按照当前“认房又认贷”政策,购房者在换房过程中,首付比例高达70%、房贷利率高达5.25%。但若取消了该政策,改为“认房不用认贷”,则首付比例可以调整为35%、房贷利率可以降至4.55%。由此可见,“认房不认贷”能够非常明显降低改善型住房需求的首付和利率成本。

  “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的调整,让购房者充分平衡自身购房还款能力和居住改善需求。”周茂华认为,这有助于降低改善性住房需求的购房门槛和利率成本,实际是让更多普通家庭能够有机会改善居住条件,提升住房和生活水平。

  “此次政策调整,是2014年去库存以来又一次政策大力度纾困。主要目的是稳定和托底地产,释放内需和消费潜力,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的目的。”李宇嘉表示。

  周茂华还表示,要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应根据区域市场供需及宏观调控情况,用足首套住房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等措施,更好满足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促进房地产加快恢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