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气候的“烤”验

  8月5日,由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东科学中心与羊城晚报社联合承办的第114期珠江科学大讲堂在广东科学中心岭南厅举行,邀请了广州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副主任王春林作《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广东天气气候特点与防灾减灾》科普主题演讲,讲述了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以及广东、广州气候特点和应对措施。130余名观众参加了现场讲座,超1.2万名网友在线观看讲座直播。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是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呢?王春林介绍,天气是风雨雷电,我们每天感受到的温度,现在是夏天,热感明显。而气候则是比较长一段时间的平均状况。天气预报发生的天气气象主要在大气圈里头,它靠太阳的驱动成云、化雨、蒸发,形成一个水系的循环、能量的循环。水循环在整个气候系统里头是一条纽带,承担着能量循环的作用,维持着地球系统的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王春林举例说明,“胡焕庸线”解释了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证明了水是非常重要的,是制约大地承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降水量不足的西北发育了游牧文明,而降水量充足的东南则发育了农耕文明,人类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兴;“竺可桢曲线”把中国五千年的气候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认为人类文明的更替很有可能跟气候的冷暖有关系。

  

  广东水资源丰富,全省平均降水量是1800毫米;广州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均,雨热同季。在台风、暴雨、强对流、高温、干旱等极端性天气中,破坏力大的主要是台风,影响广州台风平均每年3.3个,主要影响在7月、8月、9月。在气候变化背景底下广东台风影响有一个什么特征呢?王春林表示,影响广东的台风总的个数没有大变化,但通过研究发现对广东造成严重影响比较强的台风有变多的趋势,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提到强对流天气,最容易想到的是龙卷风。在中国,有两个地方为龙卷风多发地,分别是江苏盐城、广东佛山,两地均建有龙卷风研究中心,通过相控阵雷达探测龙卷风。目前龙卷风的预警时间可能就只有十分钟,从监测到预报龙卷风的科技发展仍需努力。

  王春林总结,在“实”字上靠科技创新,打造全链条气象防控体系,这是永恒的话题,我们要做到广覆盖,动员全社会联动参与,通过前沿科普知识、气象知识,让人们知道如何防御潜在的气象灾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

  原标题:《自然气候的“烤”验——珠江科学大讲堂第114期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