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勾勒出乡村治理的新蓝图,开启了乡村善治的新探索,是农民群众最欢迎、最受益的一件实事。
省委书记蓝佛安在省委常委会主题教育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交流研讨会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选优配强农村‘两委’班子,着力建设善治乡村。”
抓重点、说实话,提升群众自治能力。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农民自己的事情,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我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坚守群众立场、群众视角,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因地制宜出台乡村治理标准,发挥“道德银行”、农村文化讲堂、村民学堂、基层宣讲队的作用,不断提升村民道德水准。要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本,创设“五事共商”等“村民说事议政”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推广民主恳谈、“五议两公开”、村民票决制等民主自治形式,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提升乡村自治水平。
抓难点、出实招,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是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牛鼻子”,解决好这个问题,其他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就要坚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构建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比如,阳泉市“固庄经验”吸引全国25个省市15万余人到村里学习;运城市雷家坡德孝文化建设,以妇联会、妇女志愿服务队等组织为依托建立了德孝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出实现乡风文明的有效路径。全省各地村庄普遍实行网格化治理、网格化服务,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抓关键点、办实事,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条件。我省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作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载体,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过程变成服务中心工作、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逐步实现基层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管理的法治化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全省43个村(社区)入选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同时,我省深入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2022年共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2万余户;开设“农村学法用法大讲堂”,组织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进乡村”“乡村振兴法治先行”宣传活动等,推动法律制度成为人们办事指南、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善治善为、乡村和美。深刻领悟“千万工程”理念,总结运用好“千万工程”好做法好经验,因地制宜、落实到位,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定能够显著提高,广大农村一定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安宁。
王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