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培养铁路人才8300余人 涌现全国技术能手2人 武汉铁院“2+1”人才培养成
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玉琴 通讯员 付翔 刘莉琳
“我一天上了8节课,嗓子都有点哑了。”这个暑假,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武汉铁院)铁道工程学院副院长张震宇参加了校企“2+1”定向培养岗前培训项目。学校组建了以张震宇等专业教师为主,铁路站段技术师傅在内的教学团队,为武汉铁路局新入职员工进行系统的理实培训。不少学员反馈,一边强化理论基础,一边由师傅们手把手带着操作技术设备,“消化”和“吸收”都相当快。
自2020年以来,武汉铁院与全国17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共同探索校企“2+1”联合培养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学生前2年在学校完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最后1年按照岗位培训规范要求,校企共同实施岗位技能培养。至2023年8月,已联合培养铁路相关人才8300余人。
■多人获评技术能手
今年暑假,张震宇负责了线路工、桥隧工工种的培训。“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作为培训老师,我们则要针对具体工作任务做系统化培训。”张震宇告诉记者,在培训前,他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不仅要对比新旧版本的安规和修规,梳理出新旧版本的不同处,还要把修改背后的原理讲清讲透,严把技术标准导向等。这一次学校还专门引进了2台全新的钢轨打磨机,让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便能同步操练生产一线设备。
对张震宇来说,参与培训实际上也是在“培训自己”,不仅让他与一线工作现场直接接轨,也倒逼他不断更新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为了更好地将“2+1”人才培养模式落实落地,武汉铁院系统优化铁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1个,内容涵盖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知识,力求实现“2+1>3”的效果。
目前该校“2+1”培训学员在校期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有2人,获得省级技术能手称号的有1人。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获得铜奖1项、优胜奖1项。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中,获金奖1项。
不少用人单位反馈,“2+1”培训学员入职考核通过率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通过率均达100%,达到直接上岗标准。
武汉铁院2023届毕业生黄骏告诉记者,他刚参加完线路工中级工的考试,马上要到中建五局工作。在学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他不仅实现了高质量就业,更是实现了从学生向职工的快速转变。
■深化校企人才共育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离不开校企的深度链接。
早在2007年,武汉铁院在全国率先牵头成立了湖北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以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122家不同类型单位构成的产教融合联合体,构筑了以理事会为决策管理机构的运行架构,对应8个二级学院的专业群设立了8个分理事会,共建了9个产业学院,20个企业工作室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45个招生专业全部实现校企共建,产学合作企业达450余家。在集团内部,校企成员单位共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等259门课程、开发《铁路客运服务英语》等30种新形态教材,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5个,面向在校学生、企业职工开放共享。
■助力职业教育走出去
在注重内部融合的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海外教育。“高铁到哪,服务就到哪!”2015年8月,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学校启动中泰联合培养高铁技术人才项目,2018年4月,在泰国设立全球首所高铁鲁班学院。
2019—2022年,高铁鲁班学院培养4批共124名泰国铁路专业学生,开展5期880人日泰国职业院校教师培训。2022年8月,高铁鲁班学院被确立成为全国首批8个鲁班工坊有条件运行项目之一。
学校依托专业优势,开发了13项国际化课程标准,出版了《轨道交通英语》等英文教材,在泰国合作院校推广应用。2021年12月,武汉铁院国际化在线课程《轨道交通概论(中英双语)》等多门国际化在线课程登陆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国际版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今年7月被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列为出海印尼在线课程清单。
进入21世纪后,武汉铁院从校企订单培养,到校企双主体培养,再到如今的现代学徒制,不断深化校企人才共育模式,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促进了学校从示范校到优质校,再到“双高”建设单位的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