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预制菜”进校园,不妨走慢些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胡天立

  近日,江西赣州蓉江新区多名学生家长反映,今年秋季开学后,当地多所中小学、公立幼儿园开始采用中央厨房配餐,不仅出现送餐不及时、饭菜不合口味等问题,更有家长担心其配送的是预制菜。对此,当地教育局已派工作组调查相关情况,蓉江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回应表示,目前已停止对全区幼儿园进行中央厨房配餐。

  该事件在网上曝光后,引发了诸多网友特别是家长群体的争议,并一度冲上各大平台的热搜榜。有部分网友爆料称,预制菜“悄然进入”校园其实已经是普遍现象,蓉江新区的情况并非个例;还有网友直接晒出学校家长群内发的“预制菜”订购接龙,以及详细的预定菜单以及配料表,菜单上清晰可见“预制菜”三个字,且配料表中不乏各色添加剂。

  本次事件引发争议的背后,其实并不是单纯地抵制“预制菜”进校园,而是对“把校园食品安全及品质放在首要位置”的积极诉求。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初高中的孩子都处于重要的成长发育阶段。因此吃进孩子们嘴里的饭菜,品质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要兼顾安全、营养、美味等诸多方面。本次事件中,通过家长提供的照片可以看出,午餐中的部分菜品存在色泽暗沉、菜叶发蔫等疑似“不新鲜”的问题。此外,也有家长也在现场发现了不少剩饭剩菜,一些孩子也表示菜品“不好吃”。

  相比社会上的普通餐饮,学校所提供餐食更应让孩子吃得开心、吃得健康、吃得安心。饭馆的菜不好吃,食客可以不吃,可以要求厨师重做或者换一道菜。但校方提供集中配餐形式的营养午餐如果品质口味不佳,孩子吃不好、吃不下又没得选,很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发育不良、厌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换而言之,校园用餐的安全、品质问题应当细致、谨慎对待,应该有更为科学、严格的餐饮标准。

  本次事件带出的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各界对“预制菜”进入校园背后利与弊的探讨。校方如果采用订购“预制菜”的配餐制,可以关闭校园食堂、省去厨师、采购、清洁等一系列人力成本,实现降成本,但是带来的后果是可能无法保证菜品的新鲜度及可选性。

  大部分的“预制菜”都采用“中央厨房制”:大量采购食材后进行集中烹饪,完成后进行打包分发至二级操作台,配菜员在操作台上加热食材后拆包、装盘打包发至订餐机构。从这套“预制菜”的供应链中,不难看出一些弊端:比如二次加热菜品会加速食材内的营养物质流失、降低口感味道,同时集中大量采购的绿叶蔬菜很难保证新鲜。此外,部分提前大量预制的菜品、辅料为了方便贮存会使用添加剂以及防腐剂,个别菜品的保质期甚至能够长达365天。如此一来,这套由“超级大锅”烹饪的菜品就很难确保让孩子们吃得安心,让家长放心了。

  “预制菜”的兴起是社会配速提高的反应,是冷链物流运输技术提升的体现,也是从制造到智造的成果之一。但就当前阶段而言,“预制菜”进入校园还为时尚早,至少暂时不适用于幼儿园、小学初高中等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校园。不建议校方单纯为了降成本而彻底放弃校园食堂;社会各界也不应为了“预制菜”背后的所谓“经济风口”而忽视了孩子们的食品安全。

  归根结底,“预制菜”不是一定不能进校园,中央厨房烹制的菜品也不是一定难吃,只是这些菜品在送进孩子们的嘴里之前,所涉及更快的冷链物流速度、更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更短的食材采购和贮存周期等等方面都亟待优化与提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