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筹)在广州揭牌
南方网讯 9月7日,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筹)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揭牌,该研究院将着力打造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试验田”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筹)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共同发起筹建,旨在打造“技转人才开发器,科技成果孵化器,技术转移加速器,创新主体服务器,资源要素链接器”,整合各方创新资源,有效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据介绍,该研究院将积极开展技术转移政策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工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专业化、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并通过面向新技术、新服务、新平台,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跨平台的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体系,创建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强化技术转移研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学习,批量培养高水平技术经理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活动现场,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与广州市科技局完成签约。双方将围绕科技战略、政策制定、研发机构、科技人才建设、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相关内容,共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筹)建设,推动广州市科技创新和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共同建设粤港澳技术转移研究院(筹),作为建设完善大湾区技术转移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双方将积极利用各自的优势,共享合作资源,筹建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在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利用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及数字化手段,结合研究会积累的科技成果评估实例,共同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成果常态化归集、展示、评价、孵化机制。下一步,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将聚焦技术经理人职业通道畅通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在技术转移培训、职业能力评价、职业能力标准制定、科技成果评价、政策宣贯、联合发布区域成果转化年度报告等方面,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共同提升大湾区成果转化的实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锻造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技术经理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从事成果挖掘、培育、评价、推广、交易,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在技术到产业的“死亡之谷”之间搭起桥梁,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发挥重要的作用。“技术经理人需要懂科技、懂产业、懂金融,是跨界的人才。我们发起筹建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就是要推进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培育和生态体系建立,通过组织技术经理人职业能力和技术转移人才培训、职业能力水平评价,把科技成果转化的方法和标准输出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来做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需求做撮合、对接、服务,技术经理人也在实战中得到成长,促成良性循环。”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说道。活动现场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筹)首批“特邀专家”聘任仪式。首批20位专家来自科研院所、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上市公司、科技企业等各领域,汇聚创新要素,助力研究院(筹)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转移人才。“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的筹建,标志着广州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向前更迈进了一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双方的合作能够培养更多技术转移领域的专家和从业人员,建立健全从科研成果的样品、产品到商品的转化过程体系,助力广州经济建设发展。”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建华表示,作为研究院(筹)特聘专家,可以为更多的技术转移人才提供在技术端、产业端以及资金端等资源的指导和帮助,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是大家都在探索和摸索的问题。比如新技术对于旧技术的代替要嵌入到新的产业链中,大众对新产品的信任和接受,需要政府推广、企业努力、市场响应这三方面共同努力。筹建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能够把技术经理人、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等所有科技创新要素串联起来,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朱昆说道。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的筹建,将汇聚起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金融资本、产业园区等多方资源,提供对接平台。期望研究院(筹)探索出一条与政府结合、与高校对接、与企业共赢、与国际接轨的多元化主体协作共赢的技术转移新路径、新方法,为推动大湾区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贡献力量。”(文/邹长森)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