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上岸”真的有可能吗?中公教育给你答疑解惑!

  考研的同学需要考虑的是不是很多?当然,不少同学为此准备多年,比如无法报名,岂不是很惨?之前的艰辛也许就要白白浪费了。同时,中公教育了解到也有一些考生临时也打算考研,一般情况下是在10月份左右开始报名,此时留给这些学子的备考时间已经很少了。那么,寥寥数月的备考时间,才想着去考研,能上岸吗?如想考名校的研究生,有希望吗?

  

  努力冲击本校的复试,中公教育认为这样的读研可能性很大

  单单备考数个月就想去211名校读研,对一般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去选择名校的话,成为凑数的可能性很大。除非是抱着一个一战打个基础,二战上寻求成功模式,不过这样选择就浪费了一年时间了。因而,中公教育一般建议考生最好是选择本校作为目标院校去考研。挑选自己较为擅长的专业,规避那些劣势专业,积极取得院系老师或研究生学姐、学长的帮助。努力冲击本校的复试,中公教育认为这样的读研可能性很大。

  

  几个月上岸没有参考性

  中公教育也了解考研备考几个月,就可以去211大学读研的优秀学子,并非没有。但那些学生可以成功,有前提条件,一般的考生并不具备普遍性,没有参考性。网上,有不少经验贴,三个月,逆袭985,这种情况也不能说是没有的。但这主要是考生本身专业基础打的牢靠,成绩也很优秀。就算是没有专门去准备,都比绝大多数备战考研的小伙伴基础好,这些人要是选择考研优势非常大。专业课等科目,成绩好的学霸,都不需要刻意复习,只需要花点时间,准备政治科目,就可以在初试中拿得很好的分数。再加上他们自身成绩就好,在复试中特点也较为明显。在考研择校上,本身就是211或985名校的学生,推荐也是如此考研选了自己的本科院校,在研究生复试阶段的优势是众所周知的,考生只要在初试中有一个好名次就可以了。

  

  建议大家提前规划,准备充分

  要知道,很大一部分冷门学校报考的人数很少,冷门专业每年招收调剂生也多,所以只要考生能上线,被刷的概率很低,这类学校中公教育告诉你是比较稳的。

  中公教育表示:以上情况大家仍需努力且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大部分的学生是无法复制“三个月逆袭211或985名校读研”的。如果真的想考研,应该首先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考研之路,尽可能避免临时决定考研,这样只是对自身不负责任的表现。盲目考研只能是多增加了一个陪跑的,明年考研成绩发出的时候,再多一位伤心学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