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智潤心 因材施教(人民論壇)

  學生裡,有的選擇“當一名備受學生喜愛、知識淵博的數學老師”,有的表示“今后要用所學為強國建設貢獻力量”,還有的立志從事數學研究或教育……從教30年,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校長蔡小雄始終篤信“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成長,比上課更重要的是育人”,和同事一起幫助學生尋找人生方向。通過這位2023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教學實踐,人們看到了教師在推動學生多元發展方面的作用。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實施高質量教育的根本力量。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深刻闡釋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好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是心靈成長的引路人。新時代新征程,廣大教師應不斷涵養育人智慧,更新教育理念,豐富教育實踐,真正讓每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教育,蘊含著無窮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深情地說:“教過我的老師很多,至今我都能記得他們的樣子,他們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做一名好老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不僅要啟智,更要潤心。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啟迪智慧的同時,也塑造高尚的靈魂和健全的人格,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樣的教育,才能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每個學生的稟賦、潛質、特長不同。用心發現學生的長處,探索多樣化辦學,注重因材施教,能夠幫助孩子們拓寬成長成才的道路。鄉村教師支月英幾十年如一日,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不僅讓孩子們學習知識,更讓他們樹立起走出大山、遠離貧困的信念。清華大學附屬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竇桂梅多年保持“一日蹲班”的教學習慣,還帶動年輕教師一起參與,俯身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學生、因材施教,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就能以充滿智慧的育人實踐落實素質教育理念。

  強教必先強師。作為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提升育人本領、積累育人智慧是必修課。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圍繞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制高點的國際競爭空前激烈,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准確識變,與時俱進,拓寬教育視野,把握教育規律﹔科學應變,適應好“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所帶來的教育轉型,善用技術提高教學質效﹔主動求變,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教師更好適應變化,讓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抵達更高境界,才能用實績不斷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廣大教師心懷“國之大者”,見賢思齊、拼搏奮斗,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必能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2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