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迎来办学十周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议“未来理想学校”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实习生 刘嘉雯2013年,北京中学成立。办学十年来,学校逐步拓展为如今一校五址和九所分校的格局,成为深受家长认可的口碑学校。上周末,该校以一场“构建未来理想学校学术研讨会”为自己庆生,通过邀请顶尖专家学者分享教育智慧,拓宽学术视野,助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年前,在北京中学成立典礼上,本市就明确了北京中学的办学定位: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外教育交流的窗口。“十年来,北京中学以此指导学校的各项发展。在学校办学伊始,就将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作为学校重要的使命担当。”校长夏青峰说,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三条办学原则,即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不是目的,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根本;用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学校还致力于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学习中心和创新沃土。“构建未来理想学校学术研讨会”自北京中学成立之初开始举办,今年已是第十届。此次研讨会为期两天,通过主题演讲、论坛的形式,邀请国内外教育专家、各领域专业人才、优秀班主任等共同探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表示,针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需要我们更加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创新育人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学思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激发崇尚科学、探寻未知的兴趣,培养探索性、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模式;更加注重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开展分层分类、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促进学生更加自主、自律、健康、全面发展。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指出,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将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以及优化学校治理方式相结合,系统化统筹、一体化推进,用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具效力的策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朝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小杰表示,近年来,朝阳区大力建设具有朝阳特色的教育强区、宜学之区,构建起“十二年一体化”贯通培养体系,落地全市首个科学高中,打造了41个市级高水平艺术、科技社团,以及占全市超十分之一的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未来,该区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巩固扩大教育、科技、人才优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推动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研讨会期间,北京中学师生代表和校友嘉宾,还以课外活动片段展演的方式,呈现了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实践。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