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上虞:逐“绿”向“新” 一路“碳”寻

  中新网浙江新闻10月19日电(项菁 严璐瑶)阳光下,企业屋顶光伏阵列正输出源源不断的电能;竹林里,长塘镇的竹笋正在进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贴上碳足迹认证标签后销往全国;道路上,充满电的新能源公交驰骋而过……全国首个35千伏直挂式储能电站。史家民 摄浙江绍兴上虞作为该省首批低碳试点县,紧密围绕“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战略及“双碳”目标,加快产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实施产业链集群战略,加速迈向低资源消耗、高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绿色低碳新风扑面而来。“双碳”目标下,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催生了万亿级的储能蓝海市场。电网侧,上虞并网了全国首个35千伏中压直挂式储能电站,将相关变电站峰谷差率从43.5%降至35.4%,还为周边企业用电加上“双保险”;用户侧,推进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微电网”等多种形态实践应用,打造“云储能”交易市场,以市场驱动的方式带动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储能建设,保障电力供应平衡。“这里汇聚了上虞近百家企业光伏、储能等资源,通过统一调控,不仅有效改善了分布式电源消纳难的问题,还能够帮助用户实现多余电能上网交易。”在国网绍兴市上虞区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主任王建军正监测着“虚拟电厂”运行的实时数据。在用电高峰时,“虚拟电厂”能够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客户主动削减自身用电负荷,大大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和智能性。根据规划,未来上虞将建成容量26.9万千瓦的“虚拟电厂”平台,其经济效益相当于投产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可为政府节省土地资源和管廊投资约10.6亿元,每年能够节约1.09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约3万吨。自竹海大道而入,长塘镇赫然在眼前。隐于茂林修竹中的“竹韵小镇”启动绿色金融引擎,迈上“低碳加速”快车道,联合供电部门探索开发毛竹林的碳汇价值质押贷款服务,发挥绿色金融的撬动作用,所贷资金用于各村毛竹种植农户或合作社实施竹林抚育、生态资源开发等,打开长塘竹碳汇新世界的大门,实现“一支竹带动共同富裕”。长塘镇竹海大道两侧万亩竹林。长塘镇政府 提供放眼望去,长塘镇小微工业园区的建筑屋顶上,10000平方米的光伏板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该园区提供约110万千瓦时的绿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4吨。为探索长塘低碳运行机制,“我们还在研发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的低碳技术以及生产设备,园区内企业应用后可实现供热蒸汽的能量梯级利用,预计节能减排30%左右。”上虞区长塘镇工办主任徐淼杰说道。立足全局看一域。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打造虞北化工园区绿色生态产业链,供电公司还联合上虞区发改局等部门,通过专项资金补贴等方式,推动高效节能电机改造;联合上虞区税务局、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综管办推出“绿税码”“园区碳管家”“能源双碳数智平台”等数字化应用,指导企业制定“绿色方案”,助力企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收集“碳管家”平台中的企业碳排信息 王星欣 摄其中,“能源双碳数智平台”已在上虞区重点用能企业得到初步推广应用。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以此平台为依据,对电、蒸汽、天然气等能源进行专项激励考核管理。浙江巍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根据平台数据进行循环水泵节能技改,用高效水泵替换原有的高耗能设备,技改后平均节电率达21.06%,每年可节电约183.96万千瓦时。可见,上虞正在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昂首奋进。与之相匹配,电网也变得越来越安全绿色高效。国网绍兴市上虞区供电公司以数字化牵引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能源的时空互济能力,赋能电网生产运营,支撑企业提质增效,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完)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