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博士生“慢”的底气

  原标题:要给博士生“慢”的底气近年来,已有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取消了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中对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要求。这一举措旨在引导博士生在其专业领域深耕,不做“快餐式”“盲目跟风式”研究,鼓励产生原创性、颠覆性成果。(10月24日《光明日报》)快餐,的确可以健康、营养又美味。“快餐式”研究则不然。学术研究讲究慢工出细活,甚至“板凳甘坐十年冷”,小火慢炖、精心烹制,可谓最基本的要求。一旦求快,则难免心急火燎、动作变形,满脑子“多快好省”,比如炒冷饭、追热点、玩概念,甚至各种“勾兑”、组装。这样的学术研究看上去很美,实则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难言思想内涵,更谈不上学术贡献,食之索然无味,弃之毫不可惜。“学术快餐”为何颇有存在感?指挥棒“功不可没”。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均把发表论文作为博士毕业的一道门槛。这样的考核要求,倒逼博士生多出成果、快出成果,“速度焦虑”由此而生。应当承认,对博士生设置发表论文的硬要求,合情合理,对于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也有所裨益。但如果把落脚点放在“创新”上,破除“唯论文”倾向,营造更加人性化、更好鼓励创新的环境,则势在必行。从部分高校的实践来看,取消发表论文的相关要求,并没有让学生“如释重负”、松松垮垮。据报道,各高校更加重视学位论文质量,强化对论文创新性的考察;鼓励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创新成果考察的具体办法。有博士生感慨:“学校对研究成果的考察更实在了,毕业压力反而增加了。”所以,取消发表论文要求,并非一减了之,而是在“功利”上减负,在严管上加码,进一步培育创新氛围,释放创新活力。“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要产出具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非“深”不可、非“慢”不行。各高校不妨参考借鉴先行者经验,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管理,用“慢”的标准、“宽”的眼界、“稳”的保障来给博士生们“慢”下来的底气,以“慢”深耕,以“慢”致远。(夏振彬)来源:广州日报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