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区巧打客家牌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客家文化城提升改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工程进展持续加快;樱花节、灯光秀、烧瓦塔等活动接连不断,景区景点游人如织;文旅招商会上,客家文旅项目备受青睐……今年以来,赣县区巧打客家牌,着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活跃文旅商贸消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该区坚持以文塑旅,深耕客家文化,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依托白鹭古村、国家级非遗东河戏、客家文化城等文旅资源优势,该区致力打响“千年赣县·客家摇篮”文旅品牌。在春节、元宵、五一、端午等节假日,各景区景点纷纷举办“客家非遗展”等文旅(民俗)主题活动,邀请全市非遗手艺人轮番登场制作和展示精美非遗作品,让游客大饱眼福。同时,积极推动赣南采茶戏、赣县食贡、赣县舞狮等非遗项目进景区,丰富游客旅游体验。为构建“季季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全时文旅节会体系,该区对相应活动进行奖补,截至8月底,各景区景点共举办客家文旅活动25场,奖补资金达150万元。接二连三的文旅互动活动,有力有效地做旺了景区景点人气,促进了全区文旅消费。

  在传承活用客家文化的实践中,该区引进第三方运营公司,按照客家传统婚礼习俗,在客家宗祠打造以客家婚宴为主体的文化餐饮品牌——客家喜宴。喜宴倡导“轻礼金重礼仪”“求喜庆不铺张”等婚嫁新风,吃的是传统“四盘八碗”,循的是传统客家婚俗,一经推出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截至目前,客家宗祠共举办客家婚宴20场,吸引了5000余人参与体验,目前婚宴订单已排到明年1月。

  以第3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即将在赣州举办为契机,该区多方考察、精心谋划,积极做好分会场各项筹备工作,高标准建设客家文化城会场,全力打响“客家祭祖”品牌。同时,加大对国家级非遗东河戏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力度,编制了《赣县区保护传承东河戏实施方案》,组建了劳田、田村东河戏剧团,编创了东河戏韵律操,并组织编纂图书《东河戏》,邀请省级专家指导创排了三部东河戏传统经典剧目。

  该区坚持以旅彰文,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城乡功能品质。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该区在城市建设中融入“青墙灰瓦两坡顶,灰塑硬山挑飞檐”等客家元素,统一立面装饰,因地制宜打造了中奥朗境台等客家风格建筑。在赣南客家名人公园,还用地砖拼成福禄寿花样,用“客家第一福”装饰路灯,文化馆等重要场所也配建了非遗长廊,营造出“出门见文化 抬头见景观”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步,该区大力实施客家文化城提升改造项目,改造客家文化剧院、杨公祠堪舆文化馆,建造客家家风家训陈列馆、客家十大坊,升级美食街,丰富商圈业态,切实擦亮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在乡村,该区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对白鹭古村、夏浒古村进行修缮,在保存古村建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着力改造提升景观环境。截至目前,白鹭古村已完成13座祠堂流转、5栋古建筑修缮。修古桥、整河道、护山林、建民俗广场,推进圩镇和古村235幢房屋的保护修缮,整体改造、提升了白鹭古村的周边环境。同时,邀请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学院的学生前来开展古建筑的测绘及数据采集建模等工作,推动白鹭古村建筑保护数字化,开辟古村文化传承新路径。

  按照“先审批后建设、按标准管风貌”的要求,该区在村庄及农房设计中融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元素,邀请专家学者和乡土人才为突出民居风貌特色献计献策,定制赣南客家建筑风貌图提供给建房户,打造了五云圩镇、南塘大都村、大埠大坑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客家风格建筑。

  文可兴旅,文可聚商。近年来,赣县区依托客家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优势,倾力打造文旅招商引资新引擎。该区主动深化融湾交流,赴深圳开展引客入赣文旅交流座谈会,到广东、福建等地开展文旅招商推介活动。截至今年8月底,该区共邀请了10批客商前来考察文旅项目,重点推介了湖江夏浒景区、宝莲山旅游区、客家文化城及白鹭客家印象旅游区项目,借助客家文旅活动,对接了一批实力雄厚的文旅投资企业。今年年初,该区通过举办“来赣州过客家年”赣南客家文旅消费节活动,迎来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和客商,并成功签约了12个旅游商贸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资金达110亿元。(特约记者尹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