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如何为未成年人

  撑好网络保护伞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共7章60条,重点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

  ■二是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规定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

  ■三是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行为。

  ■四是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严格设定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访问权限。

  ■五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合理限制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消费数额。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事关亿万家庭幸福安宁。近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条例将如何破解未成年人网络欺凌、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问题?24日,司法部、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对条例进行了解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互联网。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1亿。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条例明确,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网络直播发布者真实身份信息动态核验机制。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请求行使查阅、复制、更正、补充、删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权利,拒绝请求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未成年人私密信息或者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的个人信息中涉及私密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必要保护措施。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工作人员访问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经过相关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管理人员审批,记录访问情况,并采取技术措施,避免违法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两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条例加强学校、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预防和干预,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加强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指导。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合理限制未成年人网络消费行为,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细化网络游戏实名制规定,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并予以适龄提示。明确有关部门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防治工作方面的职责。同时,严禁以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针对未成年人在网络上非理性消费的问题,条例明确,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的特点,坚持融合、友好、实用、有效的原则,设置未成年人模式,以醒目便捷的方式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提供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国家新闻出版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消费上限等管理规定。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