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年级到七年级,要调整学习方法,才能学好初中数学课程
导论:记得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在百家号后台咨询我,询问关于如何学习初一数学的问题.笔者深信像这样的家长应该不止一位,不但今年很多,相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家长对孩子学习初一的数学感到心烦。不但家长心烦,就连初一的数学老师面对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心中也是伤心难过。
家长和老师出现心烦肯定有原因,一般来说,主要原因如下:
1、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太差;
2、难以适应初一数学的学习进程;
3、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初中数学。
图1:内心烦躁
其实以上的三个问题,在每个初一年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进入初一之后,学习的方法不对。产生错误的原因应该有三个,下面对三个原因进行详细地分析:
1、仍然使用小学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初一数学
这也许是人的本能,是每个人都有固定思维而导致,喜欢一竿子到底。这种思维方式我们称它为“惯性思维”。就是一成不变地持定某个观念。在学习上很多学生采用的正式这种"惯性思维”,必须承认的是少部分学生采取这种方法仍然奏效,可是到高中后肯定行不通,因为初中数学难点不太多,到高中更复杂,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
2、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家长和老师也给学生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学校也安排老师给学生讲解优秀的学习方法,可是学生每天看到厚厚的一摞书,心里发毛,不知如何是好,即使想按照计划执行,可是难以执行,内心难以承受繁重的学习任务带来的压力,学习数学就难以进入状态。
图2:学习任务重
3、期望值太高而产生巨大落差
前段时间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女儿小学六年级数学一直是90分左右,这次初一期中考试,竟然考33分,她内心很失落无助。后来才知道,这位家长和老师对这位女同学的期望值太高,导致这位女同学压力过大,上数学课心烦,对数学这门课程开始反感甚至想放弃对数学的热爱。
以上三种问题,听起来实在让人伤心难过,可是现实却极其的残酷,必须要面对,怎么办呢?方法肯定是有的,关键是要进行正确的调整,改变现有学习数学的方法,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习数学成为快乐而有趣的事。
图3:快乐学习
1、相信每位家长、每位数学老师、每个学生都希望考试成绩一直良好或优秀。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就如同古代的著名将军,在战场上也不一定是“常胜将军”,也会尝到败绩,因此学生不要因为期中考试的失利而有思想包袱,如果期中考试成绩一般,退步只有一点点,不要在意。如果退步较大,也要用平常心对待。俗话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
2、这次的失败不等于一直地失败,这次没有考好,振作起来,下次重新来过,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一定能够见到彩虹。学会承受学习中的挫折,越挫越勇,只要做好预习、听课、复习和解答习题,一定会在以后的考试中大放异彩。
图4:成绩优异
1、一些学生以为小学数学主要是计算题和应用题,只要课本知识熟悉,考试一定可以获得高分,而进入初一之后,发现数学知识越来越多,其实初一是初二知识的过渡,是初二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初一的数学知识没有学好,进入初二,发现数学知识面更广,数学题目更难。
2、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数学知识是逐渐延伸,逐渐变难的。小学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而初中不但有计算题和应用题,还有很多综合性很强的题目。一道题目会考察好几个知识点,如果有一方面薄弱,这些综合题就解不出来。
3、进入初一之后,数学更加侧重理解和分析,不能像小学那样知道基础知识就可以。初中的知识更多地事理解和分析,要学会举一反三,并且还要多多学习课外的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综合水平。
图5:提升数学知识
1、小学只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而进入初一之后,要参加考试的科目更多,像政治、历史都是中考必考的科目,在初一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后还会陆续学习物理、化学。这么多的科目,要学好,必须要把时间分配好。
2、一般的方法都是早上和傍晚背诵语文、英语、历史和政治的课本内容。周一至周五晚上要预习课本知识,并且做学校布置的作业,虽然“双减”之后,作业量会减少,但是必须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建议晚上七点至八点,十点至十点半这两个时间段学数学和做数学作业。
图6:夜间的学习
3、除此之外,还要在双休日花时间查漏补缺,并且学习数学的课外知识,初中的数学参考资料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要挑选两到三本比较适合自己的作为课外学习资料。书贵在精和适合自己,而不是好书就一定适合自己。如果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买难度高一些的课外书籍,如果程度一般,建议以打基础和知识面拓展为主。
如果你有什么其他的好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总之就是一个目的,希望学生数学成绩可以上去。作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数学成绩不再是红色的数字,乃是80分以上的数字。也希望各位家长以及各位数学爱好者一起探讨数学的学习方法,如果您有什么困惑,请您留言,我们互相交流,自身成长,也帮助孩子一同成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