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之路的8种类型,64种可能 | 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

  

  海外留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他们的人生经验更丰富,思维方式更具有批判性,更能够适应未来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

  ——摘自第五届IEIC李海林先生分享

  孩子的教育之路该怎么选?

  初中毕业后是参加高考,还是出国留学?

  当眼下的教育出路变得越来越多元,如何选择成了困扰众多家庭的一道难题。

  孩子的未来,有没有一条明晰的规划之路?

  在第五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先生带来主题分享《孩子教育生涯规划的几个基本点》,就孩子的求学选择答疑解惑,结合自己沉浸教育40年来的经验发表了看法。

  

  图 | 李海林先生 IEIC现场分享

  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精彩分享——

  

  中考后的灵魂之问:体制内?体制外?

  上海的教育资源是很发达、很丰富的,如果孩子从幼儿园一路读到研究生,我算过有64种选择。

  

  图 | 李海林先生 IEIC现场PPT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恐怕还是初中毕业时面临的灵魂之问:

  是走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回答之前,先看两组数据。

  一组是中考的数据。每年上海的初中毕业生有110000人,根据初中毕业普职分流的政策,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有66000人左右。上海的重点高中有60所,每一所招生不会超过400人。这样算下来,能进重点高中的比例大约是22%,也就是24000人左右。

  再来看下高考的数据。

  上海每年能够参加高考有6万人左右,其中有60%能够上本科,这在全国已经是很高的了。

  我国每年有110万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入本科院校的有36000人;能够进入一本的大约12000人;能够进入211的学生大约是7800人;能够进入985的,总人数不会超过3000人,2021年是2800人。

  

  图 | 李海林先生 IEIC现场PPT

  看完这些数据以后,再来说说到底是选海外的大学,还是选中国的大学。

  我这里面有几个排序。

  第一优,对于全球的学生来说,美国常青藤大学和英国G5大学是首选;

  第二优,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首选是清华、北大、复旦、交大;

  第三优,是世界前50的大学;

  第四优,是国内985院校;

  第五优,是世界前100的大学;

  第六优,是国内211大学;

  第七优,是世界排名前120的大学;

  第八优,是国内一本。

  

  图 | 李海林先生 IEIC现场PPT

  我有三句话供大家参考:

  第一,你能够考上第二优、第四优、第六优、第八优的,就一定能够考上第一优、第三优、第五优、第七优。也就是说,能考上清华、北大、复旦、交大,那一般而言,你也能考上美国常青藤大学和英国的G5大学。但是你拿着美国的常青藤大学和G5大学的文凭回到国内来找工作,那应该是可以碾压第二优、第四优、第六优、第八优的。

  

  图 | 李海林先生 IEIC现场PPT

  第二,与其考第二优、第四优、第六优、第八优,不如考第一优、第三优、第五优、第七优。

  第三,如果你第二优、第四优、第六优、第八优都相对相差一点考不上——这种情况是家长最焦虑的和犹豫的,你仍然有很大的机会能考上第一优、第三优、第五优、第七优。

  各位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做何选择?其实孩子教育生涯的选择是有套路的。只要掌握了这个套路,没有必要焦虑,因为他们有很多路可以走。

  我们来看看中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在QS世界大学的排名情况。

  

  图 | 李海林先生 IEIC现场PPT

  其中,上海同济大学中国排名第8,世界排211名。如果有一个孩子考上同济大学,他的父母应该很高兴。但是如果父母在三年前把孩子送到国际特色学校的话,很用可能他考进的就是世界排名20-30位的大学。

  两年前新东方做了一个调查,询问各大企业雇主觉得现在留学还有意义吗,88%的企业认为还是有意义的。

  

  图 | 李海林先生 IEIC现场PPT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同档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博士生,海外留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他们的人生经验更丰富,思维方式更具有批判性,更能够适应未来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他们更有自主能力,包括独立生活的能力、职场的决策能力等。

  

  回首历史,留学是一条优质的教育之路

  最近几年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长,有人预测2022年肯定超过80万人。

  

  图 | 李海林先生 IEIC现场PPT

  让我们对中国留学生的历史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1872年,中国第一批留学幼童,分三批一共120人赴海外求学。100多年以前,大户人家是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留学的,他们的子弟都在赶考科举。这批留学幼童都是普通人家出身。然而,20世纪到来之后,他们成为中国呼风唤雨的一批人,其中,最有名的是詹天佑。

  

  图 | 李海林先生 IEIC现场PPT

  历史曾经这么描述这批留学生:在20世纪初年,他们纷纷成为朝廷重臣,活跃在铁路、电报、矿冶等新兴产业,在外交领域他们更是当仁不让地代表大清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解放之后,中国的留学事业除了向苏联派遣学生,其他基本都终止了。

  直至改革开放之后,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公费赴美留学生到达美国,这里面还有爷爷级的人物。这一批人悉数回国后,成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人物。

  

  图 | 李海林先生 IEIC现场PPT

  由此,我得出两条结论:

  只要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存在,出国留学就是一条相对其他求学之路更好的道路。

  只要中国大学水平与世界名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只要中国的高考还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恐怕出国留学就是一条更好的教育道路。

  

  不同能力的孩子,适用不同的道路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自己的孩子的情况,视每个家庭的情况而定。

  我把孩子分为8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孩子有些适合在中国上大学,有些则适合出国留学。不同类别的孩子应该选择不同的教育道路。

  

  图 | 李海林先生 IEIC现场PPT

  中国的教育的特点是,一切都围绕考试展开。

  什么叫考试?就是在纸面上把自己的智慧表现出来。但问题是,人还有很多智慧在纸面上是体现不出来的。有的孩子纸面智慧特别发达,有些孩子纸面智慧不是很好,但其他方面不错。

  在我看来,孩子纸面智慧特别发达——就是特别善于考试的,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就比较占便宜。

  但如果孩子纸面智慧不如其他方面好,就应该考虑换赛道、换标准——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我再讲几个问题。

  第一,安全问题。现在报道国外不安全的事例特别多,我认为要辩证地看。重要的不是哪个地方安全与否,而是要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第二,国际关系紧张。很多家长担心这个问题,但国际关系紧张跟留学没有直接关联,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因为国际关系紧张而影响到留学政策。

  第三,疫情。疫情也总是总要过去,不必过于担忧。

  最后说说我的学校,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

  学校地处崇明,空气新鲜,环境非常优美,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图 | 李海林 先生 IEIC现场PPT

  这是我们历届毕业生的去向,他们拿到过包括康奈尔、卡内基梅隆、加州大学芭芭拉分校、纽大、范德堡大学等美国大学的录取。

  

  图 | 李海林 先生 IEIC现场PPT

  最后两句话送给大家,愿每一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祝每一位父母都能为孩子制定一个最优的教学规划。

  疫情稍微缓和一点以后,欢迎大家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我在岛上等你们!

  在演讲结束后,李海林先生还接受了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文汇报、人民网视频、网易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搜狐网、网易网、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新华网、中新网、上海热线教育频道等多家纸媒、网媒的采访,进一步谈到了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图 | 李海林先生 媒体采访

  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最大的优势,是无论从学校的结构、管理,还是到老师的教学,都是从学生为出发点来设计,因材施教。我们的课程是根据孩子的特点、生涯道路发展的需求来设计的,满足每个孩子的个性化要求。从学生初中进入学校开始到高中,他至少有3-4次不同道路的选择机会,一般学校很难做到这点。

  

  图 | 第五届IEIC现场盛况

  第五届IEIC以“坚守教育理想,拥抱时代变革”为主题,由上海市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远播教育集团联合主办,汇聚了政界领导、海内外教育专家、教育学者、跨界大咖等100多位重磅嘉宾,全国各地的150多所国际化学校,直击当下教育痛难点,激辩教育创新与变革,共创有深度、广度、高度、温度的高端教育盛会。

  更多活动盛况、采访报道、嘉宾深度分享

  将陆续共享给教育路上的伙伴们

  请大家持续关注

  更多国际学校相关信息

  专注国际教育15年的

  找学校|约访校|看资讯|查榜单

  公众号菜单栏解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