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

  

  晚报两位记者作品。

  我市教研专家称,经常研读衡阳晚报新闻报道,将晚报记者作品作为语文试卷“素材库”

  本网讯(文/晚报记者 谢小青 图/晚报记者 陈太仰 实习生 华 鹏)“我发现晚报记者的一篇文章成为语文试卷的考题了。”昨日,读者刘女士致电记者称,近期她在翻看读六年级儿子的期末考试试卷时,偶然发现,本报时政经济部主任王靖所写的《李卫华:我的财富是经历》(2013年12月12日12版《浙商在衡阳》栏目)一文,作为考题素材入选2013年衡阳市小学六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其实晚报记者作品入选考题素材并非新鲜事。此前的2011年,本报编辑中心副主任谢应龙撰写的小小说《秋唱》,也成为四川省成都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题。

  一篇人物报道成为语文考题素材

  “ 衡阳市商业成功人士精创富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华谈创业时喜欢说:我的财富不是荣誉,也不是公司,而是经历。产品就是人品。你赞同作者的说法吗?请简要地谈谈理由。”

  这是2013年衡阳市小学六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考试中的一题,此题为试卷中“感悟交流”部分第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分值为3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没有标准答案。

  考题中的这段话,出自本报2013年12月12日12版《浙商在衡阳》栏目中的《李卫华:我的财富是经历》,该栏目是本报与市浙江商会合办的栏目。

  文章主要讲述了祖籍浙江东阳的市浙江商会执行会长、“精创富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华在衡阳打拼的跌宕人生经历,他曾是中国最早一批“万元户”, 经历了曲折跌宕的三起三落,演绎了从“贫民到富翁、从富翁到贫民、再从贫民到富翁”的曲折故事。

  教研专家认为文章具有励志性

  经过打探,记者找到了这套试卷的出题者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唐惠竹,她有着30年语文教学经验。

  对于 “相中”这篇报道的原因,她告诉记者,自己是晚报忠实“粉丝”,一有时间就会仔细研究研究本报,“那次在报道中看到浙商李卫华的故事,觉得与新课标“引学生悟”的理念非常契合,于是就与教研组的专家商量,结果大家一致同意将这篇文章作为2013年衡阳市小学六年级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考试中的考题素材。

  唐惠竹向记者介绍,近3年来,市教科所会不定期对衡阳市城区和县区部分小学进行学业质量监测,这类监测试题渗透了新课程理念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伸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试卷中的感悟交流就体现了这一主题。”

  她分析,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检测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学会感悟。只要学生答题语句通顺,有自己的看法,都可拿到13分。

  “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和舞台。唐惠竹说:“语文教学要跟生活紧密联系,而本土的文化实例对学生来说更具说服力,能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具有励志性。”

  另一记者作品入选高三语文试卷

  在采访中,唐惠竹抑不住对本报的喜爱,随手拿起一份当天的报纸在记者面前翻阅,“晚报很贴近生活、信息量大、可读性强,例如《小记者雏鹰展翅》、《成长周刊》等,对我们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能提供很好的帮助,很多报道都有可能成为试题素材。”谈及本报的名牌栏目或周刊,唐惠竹如数家珍。

  其实,晚报记者的作品成为语文试卷素材不是新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了。

  在此之前,本报编辑中心副主任谢应龙发表在1995年《小小说选刊》第5期头条的《秋唱》,被选入四川省成都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成为阅读理解的主打文章,该阅读理解共22分,占卷面总分值近六分之一。此外,《秋唱》还曾入选中国小小说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20篇经典作品。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