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农村“中国梦”的探索样本(图)

  样本之一:城郊村典型代表——河下村

  河下村位于阳泉市市区近郊,全村面积1.5平方公里,共833户、1828人。307国道穿村而过。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河下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适龄劳动力基本实现全部就业,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大部分村民都搬进了集体修建的新村小区楼房,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村民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1.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做法。

  建成了集木材、钢材、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市场和新村小区,并通过阳泉市第一中学的落户,为解决村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2.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做法。

  一是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坚实惠民物质基础。建起综合市场,开展了集体资本有偿借款服务。二是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圆了637户村民住楼房的“中国梦”。三是创新农村社保模式,社保水平不断提高。四是修建综合服务设施,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村民服务大楼、宴会厅、大型文化广场、村卫生所、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

  3.充分尊重农民的主要做法。

  河下村通过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及时妥善处理村民反映的各种问题,调解村民纠纷,村民被尊重的感觉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新农村建设等重大事项上,进行了民主表决和决策,增强了村民自治的主人翁意识。

  样本之二:边远村典型代表——枣园村

  枣园村位于阳泉市郊区西部,隶属于郊区旧街乡,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75亩,总户数217户,627人,由四个自然村组成。

  过去的枣园村,用一段顺口溜形容叫“吃水村外挑,电视没信号,电话打不到,过河没有桥,工资打白条”。经过多年发展,枣园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了3000万元,完成了由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转变。

  1.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做法。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引导广大村民发展种养业,带领村民建设蔬菜大棚、绿色苗圃基地、干果林基地、鱼塘,养鸡、养猪,解决了80多个村民的就业问题,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致富的路子。二是引进保安煤矿,着力解决就业。作为当地唯一的工业企业,为枣园村带来了200人的就业机会。同时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解决了全村60多人的就业问题。

  2.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做法。

  一是着力发展高效农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大力发展以养猪、干果经济林为主导的种养业建设,成立山西枣园农产品开发公司,打造农产品品牌,创新农业运作模式。同时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住房条件。全村150余户村民已迁入新居。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绿色宜居生活环境。硬化了通村公路,修建了幸福便民桥,实施了自来水工程,电视和电话普及率达到90%;在生态建设上,在茶臼堰长龙山一带栽植松柏3.7万余株,建设盘山公路4公里,并全部硬化。四是提高农村社保水平,提升村民幸福感。

  3.充分尊重农民的主要做法。

  枣园村两委班子成员尊重村民意愿,坚持“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的态度,多年保持村民零上访的纪录。同时,在村民自治活动中,充分尊重了村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推动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落实,让村民真正体会到了当家做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