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诊”工作法架起“不诉自办”连心桥!裕龙六区“金钥匙”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光明街道裕龙六区金钥匙调解工作站不断优化工作机制,以工作站为中心的“三诊”工作法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居民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管、效果让人信。

  站室“坐诊”纾民困

  金钥匙调解工作站的固定接待场所设在裕龙六区南门居委会旁,每天有2名工作人员负责接待,以便居民随时反映诉求。在调解中,社区党组织以“情、理、法”为支撑,充分运用真心调解、议事协商、法律普及等多种方式,群策群力为居民解难题。从2019年成立至今,调解站不仅是一个征集需求、化解矛盾的平台,更成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民主协商、普法宣传的阵地。

  退休党员许炳焱担任社区志愿者已经10年,协助创建工作站后,他主动承担起日常工作,还利用“乡邻情”成功调解上下楼管道改造、房屋渗水、电力改造等纠纷。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张岐山也是调解高手,他曾与社区在职党员苟波律师研究政策、多方协调听取诉求,最终圆满化解了居民因阳台漏水与施工方产生的纠纷。

  金钥匙调解工作站出面协调出租屋与房主纠纷。

  因为这些党员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越来越多的力量融入工作站,工作站从最初的14名成员,发展到目前包含社工、老干部、老党员、志愿者、物业人员、“双报到”党员在内的164名成员,还将心理咨询师、社区律师、妇联执委等纳入其中,成为居民的“服务智囊团”,为纾民困提供了坚实基础。

  多途“问诊”解民忧

  为进一步拓宽为民服务渠道,裕龙六区通过阵地前移、服务前置、力量前倾等多种途径开展“问诊”,主动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居民向社区党总支反映诉求。

  金钥匙工作站协调“空调滴水噪音”扰民产生的邻里纠纷。

  定期当面“问诊”。工作人员会经常到居民身边坐坐,发现群众的需求和问题,特别是针对社区里的困难党员、残疾人、孤寡老人,建立特殊人群台账,随时收集需求。坚持远程“问诊”。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及时收集居民对社区治理和物业管理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居民关心的进返京政策等。主动“问诊”过程中,解决了一批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尤其是很多居民关注的一层住户自建小路问题,工作站多方协调,最终赢得居民理解和配合,目前小路已拆除,物业正在分批补种草坪。

  网格“快诊”知民意

  为快速发现、解决问题,社区打造“网格长+网格员+楼门长+家庭户”四级网格纵向治理体系,社区33栋楼126个单元,推选出176名楼门长,每个单元12户为一个小网格,楼门长熟悉掌握12户具体情况。通过小网格不但能快速收集居民诉求、解决居民问题,更可在第一时间将防控工作精准延伸到每一户家庭,依托楼门长,实现了“线上+线下”24小时响应。

  今年4月,小区临时管控3天,152人被封控14天,百余件需求得到及时响应和圆满解决。期间,一位老人突发心脏病,家人到网格群求助,社区党总支书记李银艳立刻上门,同时联系在职党员医生,指导老人服药的同时紧急安排外出就医,老人及时有效得到了救治。依托网格体系,社区已解决居民诉求600余件,让居民体会到了“有事找社区、解决更高效”。

  “我们将不断深化‘三诊’工作法模式,把住为民服务的‘脉搏’;将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社区,持续发挥金钥匙‘三诊’工作法,凝心聚力、化解矛盾、为民服务,实现社区工作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向‘想群众之未想、急群众之未发现’转变,让居民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好、安全感更足。”李银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