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包青天”一生清廉,60大寿才知有一个2岁儿子,还不是妻子的

  原标题:“包青天”一生清廉,60大寿才知有一个2岁儿子,还不是妻子的

  北宋名臣包拯,人称“包青天”,比喻办案断事如青天一般公正。对于他的了解人们多是从《三侠五义》中了解此人,他奉公守法的形象也如小说中的一样,只不过小说中略微夸张了而已。

  而如此公正廉明,并且名留青史的人物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他的长子和长孙都先他一步离开了人世,当他60大寿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有一个两岁的儿子,当时他整个人都是懵的,而且这个儿子还不是自己老婆董氏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01

  包拯一生共迎娶了妻妾共三人,第一位是原配夫人李氏,但没有来得及给包拯留下血脉就去世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包拯不能无后,便娶了第二任妻子董氏。董氏不同于其他民间女子,她是大家闺秀,不但知书达理而且还持家有方。

  有着中国古代贤妻良母的形象,她曾对包拯说过“男儿大丈夫,应该报效朝廷,忠于皇帝。家里照顾双亲的事就由我来,你不必担心。”

  于是在包拯奋斗拼搏的时候,他便负责照顾家庭,将两位老人照顾得面面俱到,是一位合格的贤内助。

  古代奉行无后为不孝,所以他们两人便生下了 大儿子包繶,包繶出生之后便得到父亲以及朝廷的厚爱。

  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便被宋仁宗赵祯赐予了大理寺太祝(七品官员),年纪轻轻便有此官职,比其他寒门子弟舒服的多。

  包繶还与当时“三朝元老”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结为连理,但没过多久上天便跟包拯开了人生的第一个“玩笑”,他的长子在结婚后第二年后便撒手人寰了。

  这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包拯悲痛不已。幸好他的儿子争气,给他生了一个孙子包文辅,这才让他受伤的心得到了一丝丝安慰。

  但是没过多久,上天又给他开了第二次“玩笑”,包文辅在五岁时也离他而去,包拯就这样在痛苦和失望中失去了自己的长子和长孙。

  02

  包拯伤心之余也不想让他的儿媳独守空房,便让她重新嫁人,但她的儿媳妇却说:“公公您被天下人仰慕,我要为夫君照顾你老去,我就心满意足了。”于是她便为包繶守洁二十余年,兢兢业业照顾公婆。

  但就算这样也安慰不了包拯的心,因为古代将传宗接代看得比命还大,更别说包拯这样的官宦人家了。

  她的老婆董氏本来还想为她再生一子的,但是长孙去世时的包拯已经五十有余了,而他的妻子董氏也已经不再芳年了(在40岁以上)。

  董氏的年龄在古代已经算高龄了,想再生一个孩子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包拯便纳了董氏的陪嫁丫环为妾。

  请大家了解一下,妾的身份和妻子的身份是大有不同的,妻子是主母,小妾在家中必须听从主母的吩咐,不得有所叛逆,而且妾室是从佣人和正房的丫环中选的,必须要听从主人的话。

  03

  包拯娶了孙氏之后,也是有了重振雄风的时候,没过多久孙氏便怀了身孕,但是孙氏没有董氏和崔氏那么贤惠。

  和包拯常常发生一些小矛盾,于是便回了娘家,回去的时候孙氏还没有太显露怀孕的迹象。而且当时她回娘家是有被赶回去的意思(有点休妻的感觉),所以包拯便没有太在意孙氏。

  本来包拯就要错过这个孩子,幸好他的大儿媳崔氏知道了有孕在身的孙氏,便瞒着包拯给孙氏的娘家送去钱银,帮助他们照顾和抚养孙氏母子。

  等孙氏生下儿子后,崔氏便将他带回自己的房中喂养,名为长嫂,实为养母,而这一切包拯从始至终都不知道。

  等到了包拯的六十大寿的时候,包拯正在开开心心的过自己的大寿,虽然高兴,但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儿子而心痛。

  就在他们正开心过寿的时候,他的大儿媳带着一个两岁的孩子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包拯此时还有点懵。他的大儿媳崔氏便解释道:“这是孙氏为你生的,在三年前你将她赶回家之后不久便发现怀了身孕,我一直照顾着他们娘俩。”

  因为是小妾所生,所以不算妻子所生,这是古代的规矩,这个孩子也只能算庶出,但好歹也是包拯的亲儿子。

  但包拯听后十分开心,不禁感叹到老天待他还是不薄的,让他年过六旬还有一个儿子,于是便为他取名包綖,后改为包绶。今天包拯的后代其实皆为包绶这一脉的。

  总结

  在感叹老天对包拯“玩笑”时,也为包拯感到庆幸,不但在六旬之时还赐给他一个儿子。身边还有老婆崔氏这样的贤内助和崔氏这样的好儿媳。所以说老天是公平的,包拯一生清正廉明,所以赐给他了妻子和好儿媳。

  “包青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上天待人不薄,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做人做官都应当清廉自爱,方得善始善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