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教的理想追求

  学与教的理想追求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的学习收获与思考

  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 程立海

  

  2023年春节期间,我拜读了华东师大庞维国博士潜心多年研究、精心撰写的《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这部专著。该专著分三编计十二章,体现了学习是教学的基础、“教的法子应该依据学的法子”这一核心思想,在各章有关自主学习的论述中,作者常常“点缀”一些即时的问题或操作性很强的实例,为我们读者怎样将这些原理、策略、手段运用到学习或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提供了范式,本书几乎把和自主学习有关的所有重要问题都一一论及,是迄今为止国内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一部自主学习研究专著。特别是第五、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章,都重点阐释了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与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问题,对我的启发很大,受益匪浅。

  在学习本书之前,对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与实践的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之一的自主学习,也有所知晓与实践,但对自主学习的特点、价值、操作、策略、模式、评估等不是很清楚、明晰,而学习了本书后则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

  对自主学习的特征有了深刻认识。自主学习作为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也是世界范围内极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特征、优势与价值是显见的:这是一种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它与被动、机械、接受式学习格格不入的。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在校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并且还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具体来说,它具有这样显著的特征:

  1.能动性。自主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或需要外界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很高的主体能动性。因此,这样的学习正是我们教学所要追求与达到的最高境界。

  2.独立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的层面上,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所以,这样的学习成效是不言而喻的,它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这样的学习品质。

  3.有效性。由于自主学习能够协调好学习主体在学习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它们发挥出最佳效果,就能够使学习主体的学习达成最优化。

  4.相对性。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学生的学习在有些方面是自主的,而有些方面可能是不自主的,比如学习时间、学习顺序、学习内容等,不可能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对学校、教师的依赖与帮助。因此,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

  对自主学习的价值有了明确把握。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所指出的:“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的教学原则上。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这说明,自主学习不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还是学生的个体成长,都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1.自主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1)自主学习是适应学校教育变革的手段。(2)自主学习是弥补个体差异的有效途径。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确能够改善那些智力、遗传、家庭处境等不利学生的学习成绩,缩小他们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3)自主学习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等传统的教学现象堪优,要改变现状,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2.自主学习的个体发展价值

  (1)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在校学习质量。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成绩一般要好于学习自主性差的同学;那些在智力、社会环境和接受教育的质量等方面明显占优势的学生,学习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缺乏自主性。(2)自主学习是发展天才能力的需要。研究证明,天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强,他们更多地使用自主学习策略。(3)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走出学校后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

  对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有了清楚定位。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清楚地知道了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三种功用:

  1.引路,即在学习开始时,指示学生的学习目标与途径。

  2.证明,即在学习结束时,证明其结果是否正确,给学生提供学习反馈。

  3.解疑,即在学习中遇到障碍时,与学生共同商议以解除其疑难。

  作到了以上几点,就能够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又突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原则。

  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有了全面了解。自主学习受个体内部诸因素影响较大。主要有:

  1.自我效能感。简言之,即学习个体的自我要求、控制、成效的能动反映与感受。

  2.归因。即个体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所作出的因果解释。

  3.目标设置。要为学生设置或提倡学生自我设置今天的、近期的、能够完成而又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

  4.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的影响不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所采用的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学习自由,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采用演示而不是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

  另外,还有家庭因素、文化因素等也都会对自主学习产生影响,不再详述。

  对自主学习的策略有了真切的感受。认知学习策略使我感受到了自主学习对于简单与复杂知识学习要区别对待和采取不同手段、方法、要求的道理;元认知学习策略中的自我监控策略、自我指导策略、自我评价策略在实际教学中作用非常之大,不可忽视;学习资源的利用策略中的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则提醒我们明白这些是关键环节,要加以重视。

  对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一般模式的理解加深了一步。本书中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都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对于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老师的“八字”教学法、全国小学数学教学法专家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辽宁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湖北大学黎世法老师的异步教学法的学习,必将在指导我的今后教学工作中起到很大作用。对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具体步骤和要求: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自学检查、组织讨论、教师重点讲解、练习巩固、课堂小结的了解,对搞好我的自主学习教学必将有所裨益。

  限于篇幅,本文也只能是对本书内容挂一漏万、落下遗珠之撼了。但我可以肯定而负责任地说,亲爱的同行,如果您打开该书阅读,您一定不会失望的,还等什么呢?

  举报/反馈